中职语文 / 高教版(2023) / 基础模块 上册 / 第五单元 / 二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 / 编号:24030033

2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 课件(共28张PPT)中职语文高教版

日期:2025-10-14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人物,袁隆平,粮食,水稻,通讯,杂交
预览图 9
语文 语文
(课件网)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 喜看稻菽千重浪 学习任务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有关人物通讯的文体知识,掌握阅读人物通讯的一般方法。 2.理清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上的艰辛历程,感悟袁隆平的高尚品质与精神境界。 3.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细节描写等表现人物高尚品格的写作方法。 4.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感悟,理解文章反映的时代背景与写作目的。 假如,粮食短缺…… 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过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36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严重粮食短缺困境。在发展中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在解决粮食紧缺问题的过程中,科技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我国率先培育成功的增产20%的超级水稻必将造福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 2001年2月19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袁隆平院士颁发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本文就是在袁隆平获奖后,沈英甲写的一篇关于袁隆平先进事迹的人物报道。 了解背景·走进人物 七律·到韶山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标题出处 【译文】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已经与故乡阔别了三十二年。 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铁鞭。 因为有这么多敢为自己伟大理想而去牺牲的人,敢去改变旧日月换新天地。 再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题解:作为一篇人物通讯,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本文标题采用了正副标题的形式,正标题为虚,“喜看稻菽千重浪”出自毛泽东的《七律·到韶山》,喜看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契合了袁隆平数十年追求的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的研究成果以及突出贡献的赞叹;副标题为实,交代了这篇人物通讯的主人公及其所获得的荣誉。 文体知识回顾   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闻体裁。以写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为主的通讯。一般有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人物通讯的关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揭示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的情怀和思想境界。要求写作中既见事,又见人,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常见的写法有:(一)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二)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活生生的性格特征;(三)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走进人物 袁隆平,1930 年生于北京,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53 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当时,作为青年教师的袁隆平下定决心,要拼尽毕生精力,用科学战胜饥饿。经过多年实践,他终于推翻了当时国际上关于水稻没有杂交优势的普遍观念,推出了一代又一代杂交水稻。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自给自足难题作出了重大贡献。 袁隆平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他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世界粮食基金会“2004 年世界粮食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多项国际奖项,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11年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沈英甲 袁隆平经典语录 我有两个梦想,一个禾下乘凉梦,还有杂交稻覆盖全球梦。 人就像一粒种子,各方面都要健康。 我成功的秘诀: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理清内容·整体感知 1.本篇人物通讯从多角度、分层次进行报道。 请问四个小标题下分别写了哪几件事?分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