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 / 高教版(2023) / 基础模块 上册 / 第一单元 / 一 沁园春·长沙 / 编号:24030047

1 沁园春·长沙 课件(共39张PPT)中职语文高教版

日期:2025-10-14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运动,革命,毛泽东,作者,学习,大罢工
预览图 12
语文 语文
(课件网) 沁园春·长沙 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特点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的方法,获得审美体验,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情感的手法,体会诗歌的独特魅力。 2.结合文本内容,感受革命领袖的伟大革命抱负和豪放胸襟,学习作者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课标解读】 词兴起于唐五代,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始称“曲子”或“曲子词”,全称“敦煌曲子词”(因在敦煌石窟发现)因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文体知识 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特点:词题内容广泛,风格宏阔,苍凉沉郁,豪情奔放 婉约派代表人物:秦观、柳永、李清照 特点:多写儿女情长,离愁别绪,表现手法含蓄,缠绵 词 词的风格流派 1 2 3 词的组成: 温故知新 标题 高度体现词的内容。 词牌 是一首词的词调名称,决定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 窦宪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 4 沁园春 一、作者名片 毛泽东(1893-1976) 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10年农历7月,毛泽东将近17岁,他要第一次离开家乡,到50里以外的地方去。临行前写下了一首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二、作者轶事 二、作者轶事 1911年,毛泽东18岁时到湖南长沙,在此从事革命活动13年。 1913年至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 1918年与何叔衡等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五四”运动时,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随后,又领导了驱逐湖南督军兼省长军阀张敬尧的斗争。 《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这一年爆发了震撼全国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农民运动也在十几个省迅速发展,革命斗争形成了高潮。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也对工农革命加紧镇压,革命活动的环境十分艰险。 1925年2月,毛泽东从上海回到家乡韶山,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农会,引起反对派的注意,军阀下令缉捕毛泽东。为躲避缉捕,毛泽东南下广州开展革命运动。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滔滔江水,念及斗争形势、国家前途,忆起学生时代的豪情壮志,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三、写作背景 三、写作背景 1 2 五卅(sà)运动,1925年5月30日,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并很快席卷全国。五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的中国人民反帝革命运动,标志着国民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省港大罢工是广州、中国香港工人为抗议帝国主义制造“五卅”惨案,支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而举行的政治大罢工。 此次罢工开始于1925年6月19日,历时1年零4个月,有效地打击了英帝国主义在香港经济的统治,并且让广州的金融得到了保障。 五卅运动 省港大罢工 初读感知 把握节奏 再读入境 三读有情 学习、体验诵读诗歌技巧为下一步鉴赏作品奠基 四、诵读经典 整体感知 掌握朗读技巧 体验作者情感 重 轻 句内停顿 较快 四、诵读经典 整体感知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