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1讲 细胞的增殖 考点一 ● 必备知识 1.细胞分裂 生长、发育、繁殖、遗传 物质准备 细胞分裂 无丝分裂 2.连续分裂 下一次分裂完成时 (1)分裂间期 (2)DNA分子的复制 蛋白质的合成 生长 3.物质运输的效率 小 低 【考点易错】 (1)× (2)× (3)× (4)× (5)× [解析] (1)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心肌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能再分裂,没有细胞周期。(2)洋葱的表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能进行增殖。(3)秋水仙素抑制前期纺锤体的形成。(4)DNA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因此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5)细胞核中的DNA含量与细胞体积的大小无关。 【长句拓展】 1.在分裂间期,细胞要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这都需要时间 2.越大 细胞越大,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 ● 典型例题 1.D [解析]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据此分析题图可知:d→a→b→c→d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A正确;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持续的时间明显比分裂期长,因此显微镜下观察,间期细胞数目多于M期,B正确;由题意可知:某动物体细胞中有12条染色体,分裂期(M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细胞分裂进入后期时,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导致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加倍后的染色体在末期结束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所以M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为12→24→12,C正确;放射性胸苷是DNA复制的原料之一,S期进行DNA复制,S期的细胞需经历G2期后才能进入M期,所以更换培养液后约2.2 h开始出现被标记的M期细胞,D错误。 2.D [解析] 三组实验中,a峰细胞DNA含量为2N,处于分裂间期的G1期,需要为DNA复制准备合成大量蛋白质,因此有大量核糖体的增生,A正确;三组实验中a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的G1期,为DNA的复制做准备,可能存在DNA解螺旋现象,b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的G2期或分裂期,在G2期会合成蛋白质,存在DNA解螺旋现象,B正确;由题图分析可知,cdc2蛋白可能具有抑制细胞分裂的作用,使细胞DNA含量加倍,DNA含量为4N的细胞数增多,C正确;实验表明鱼藤酮处理组DNA含量为4N的细胞数增多,说明鱼藤酮不会抑制细胞进入S期,D错误。 3.D [解析] 同一生物个体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周期长短不同,A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细胞周期各阶段间的转换分别受特定的CDK-cyclin复合体的调控,B正确;抑制某种CDK-cyclin复合体的活性可使细胞无法完成细胞周期部分阶段的转换,会使细胞停滞在某阶段,C正确;由于一个细胞周期中,不同阶段的变化不是同步的,因此调控不同阶段的CDK-cyclin复合体不会同步发生周期性变化,D错误。 4.C [解析] 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时已在间期完成了复制,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染色体和核DNA数目之比为1∶2,A正确;由题意分析可知,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SAC会不断地与着丝粒结合和脱离,促进细胞完成分裂过程,B正确;由题意可知,SAC会失活并脱离着丝粒,进而激活APC,促进细胞正常完成后续的分裂过程,可推测SAC的功能是抑制细胞进入分裂后期,而且每条染色体着丝粒上的SAC都失活后,APC才具有活性,C错误,D正确。 考点二 ● 必备知识 1.(1)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 着丝粒 核仁 核膜 纺锤体 (2)赤道板 比较稳定 比较清晰 (3)分裂成两个 两条染色体 形态 数目 (4)染色质丝 纺锤丝 核仁 核膜 细胞板 2.纺锤丝 间期 星射线 细胞板 细胞膜 3.精确地平均 遗传的稳定性 4.纺锤丝 染色体 蛙的红细胞 【考点易错】 (1)√ (2)× (3)√ (4)× (5)× (6)× [解析] (2)在有丝分裂后期,每个着丝粒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由星射线牵引着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3)有丝分裂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