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课标 要求 1.阐明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量减半的精细胞或卵细胞 2.说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其遗传信息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 3.教学活动:运用模型、装片或视频观察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第1课时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考点一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迁移·提能类) 1.减数分裂及相关概念 (1)减数分裂 (2)同源染色体 (3)联会与四分体 (4)互换 ①概念:四分体中的 之间交换相应的片段。 ②时期: 。 ③意义:进一步丰富了配子的类型,增强了有性生殖生物的变异性。 2.减数分裂的过程(以精子形成为例) [提醒]减数分裂 Ⅱ 后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无同源染色体。 3.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以哺乳动物为例) 项目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场所 细胞质 分裂 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分裂;第一极体 分裂 是否变形 变形 结果 1个精原细胞→4个精细胞→变形成为4个 (成熟配子) 1个卵原细胞→ 个较大的卵细胞(成熟配子)和 个较小的极体(退化消失,不能受精) 相同点 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 4.受精作用 [提醒]由于细胞质DNA主要来自卵细胞,受精卵中来自母方的遗传物质更多一些。 考点易错·明辨析 (1)某哺乳动物(2n)的精原细胞,经染色体复制后产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 (2)[2024·北京卷] 同源染色体联会和交换发生在减数分裂 Ⅱ 。( ) (3)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 (4)经过复制的同源染色体都能形成四分体。( ) (5)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的是精子需变形,卵细胞不需要变形,其余完全相同。( ) 长句拓展·练思维 1.减数分裂 Ⅰ 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 。 2.减数分裂形成的精细胞需经变形过程才能成为精子,该过程中将丢弃大部分的细胞质及多数细胞器,但全部线粒体被保留下来,并主要集中在尾的基部,意义是 。 3.卵细胞产生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其意义是 。 1.减数分裂 Ⅰ 和减数分裂 Ⅱ 过程的不同点(假设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N) 项目 减数分裂 Ⅰ 减数分裂 Ⅱ 染色体在分裂前的间期是否复制 复制 不复制 分裂过程中细胞名称 初级性母细胞→次级性母细胞(或极体) 次级性母细胞(或极体)→精细胞或卵细胞和极体 着丝粒变化 不分裂 分裂 染色体 数目变化 2N→N(减半) N→2N→N 核DNA 数目变化 4N→2N 2N→N(减半) 染色体 主要行为 有联会现象;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变成子染色体 染色单体 有(4N)→有(2N) 有(2N)→无(0) 同源染色体 有(N对) 无 2.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核DNA数量变化规律(假设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以精细胞形成为例) (1)数量变化 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 时期 间期 减数分裂 减 Ⅰ 减 Ⅱ 前、中 减 Ⅱ 后 减 Ⅱ 末 染色 体数 2n 2n→n n n→2n 2n→n 核DNA 数 2n→4n 4n→2n 2n 2n 2n→n (2)相关曲线图与柱形图辨析 ①甲为精原细胞;乙为初级精母细胞;丙、丁为次级精母细胞;戊为精细胞。 ②染色体数目变化及原因 a.减数分裂 Ⅰ 末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后平均进入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b.减数分裂 Ⅱ 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恢复到体细胞水平。 c.减数分裂 Ⅱ 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减半。 ③核DNA数目变化及原因 a.减数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核DNA数目加倍。 b.减数分裂 Ⅰ 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核DNA数目减半。 c.减数分裂 Ⅱ 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核DNA数目再减半。 ④染色单体数目变化及原因 a.减数分裂前的间期,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