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毒教学设计 学科 生物 学校 年级 一、课时学习目标设计 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病毒的发现史,感受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体验活动、讨论交流归纳病毒的种类、形态和结构、增殖、生活方式等特征。3.通过阅读资料、交流讨论辩证的认识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初步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态度责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态度责任 二、重难点 重点:1.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 2.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辩证的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采用创设情境、分析图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创设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活动教师通过情境:2019年,一场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我们国家开展了持续三年的防疫攻坚战,想必大家对于疫情时期一定印象深刻,那你对于疫情时期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我们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生命的代价才最终战胜了疫情。那段时间让人不忍回想也不愿提起,但不愿提起也不得不提起,因为我们只有了解敌人才能战胜敌人。那么导致新冠肺炎的元凶是哪种生物呢?2.教师提出问题:你还知道哪种病毒呢?3.小结:除了新冠病毒之外,同学们列举的这几种病毒也会导致一些疾病,病毒这种生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又该如何战胜这个敌人呢?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五章《病毒》学生活动认真倾听教师所创情境,回忆疫情期间的封城、核酸检测、网课等等,认识到疾病对于国家、人民的伤害是巨大的。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以回答导致新冠肺炎的是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毒的一种。学生列举自己熟知的病毒,如狂犬病毒、艾滋病毒、乙肝病毒等。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回到疫情时期,使学生认识到引发疫情的元凶是一种病毒,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环节一:分组自主学习完成对应学习任务(6分钟) 教师活动11.教师:本节课老师来检验一下同学们的自学能力怎么样,给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先通读一边课文,分组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任务一】病毒的发现史【任务二】病毒的结构和繁殖【任务三】病毒的生活方式和分类【任务四】病毒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活动11.学生进行分组自主学习,按照导学单上的问题串阅读课本对应部分找到答案。环节二:病毒的发现史(6分钟)教师活动1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请学生汇报伊万诺夫斯基对于烟草花叶病病因的探究过程。提问:根据实验我们的得出了什么结论?伊万诺夫斯基真正的看到了病毒吗?如何才能看到病毒?教师:伊万诺夫斯基并不是第一个探究谈草花叶病病因的人,在此之前,很多科学家已经通过各种实验排除了种子、光照、土壤、水分等因素之后,伊万诺夫斯基才提出了自己的假设。教师:后来,科学家证明可口蹄疫也是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但是人们真的观察到病毒了吗?什么时候人们才观察到病毒?3.教师提问:大家猜测以下,世界上会不会有比病毒还微小的生物呢?我们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同时也认识到我们人类的无知,我们想要揭开大自然神奇的面纱不能靠凭空想象,而是必须依赖尖端科技的发展。不断的进步才能慢慢看清世界的真相。学生活动1根据教师提供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以及课本P89页文字汇报伊万诺夫斯基的实验过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烟草花叶病是由比细菌还小的生物引起的,将这种生物称为“滤过性病毒”并没有真正观察到,病毒太微小,只能使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通过重现病毒的发现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进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无数次大胆的假设和小心的求证。2.学生根据自学内容回到:直到20世纪初使用电子显微镜才观察到病毒。3.通过对烟草花叶病因探究过程的了解学生认识到结论需要证据支持,只有发明出放大倍数更大的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病毒,是科技的进步带动了科学的发展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