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 月考专区 / 高二上学期 / 编号:24083803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正兴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日期:2025-10-14 科目:高中历史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革命,权力,关系,政治制度,民主,加强
预览图 2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
高二历史斑第一次月考 第1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 】.有学者认为:“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隔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 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这说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都体现了() A,对民主和人权的追求 B.民主与封建专制的斗争 C.对共和制政体的实践 D.君土立宪制的构建进程 2.秦汉时期丞相一职山一人担任,到隋唐时圳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明代丞相被废除了。这一现象反映的实 质问题是() A.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B.民主政治得到了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不断分散 D.中央对地方控制日益严密 3.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各国都是通过某种特定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的世界各国政治制度都经历了 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有君主制、贵族制、民主与共和制等几种主要形式,各国政治制度具有各自独特性的 原因包括() ①社会经济发展使然 ②历史传承不同 ③自然条件起决定作用 ④文化传统各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q D.①②③④ 4.下列分别为中国周代分封制与古希腊城邦形势图,据此可知() 储候区 A古代文明呈现多元一体 B.民主政治优于专制统治 C.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形态 D,中央集权胜于城邦体制 5.徐中约认为孙中山设的革命是一个三段式的革命程序,即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及最后由一部新宪法来统治全 国。据此可知,孙中山革命的最终政治目标是() A.推翻封建专制 B.得民族独立C.建立宪政民主D.解决民生问题 6.在中世纪的法兰克王国,一个小封建尘对他的封君毕恭毕敬,而对他的封君的封君却敢于出言不逊。这是 由于当时西欧实行的制度是() A.奴隶制度 B.民主共和制 C.封君封臣制度D.君主专制制度 窝1面,共4页 7.据史书载,“民不进粟,野无荒草,则国富”“保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治国之举,货令贫者富、富 者贫、贫者富,国强:富者贫,三官无虱”·这些记载反映了商鞅的治国方略是() A.发展农业 B.奖励军功 C.中央集权 D.取信于民 8.“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圆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 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A.分散幸相权力 B.加强皇帝权力C.加强军事实力 D,增加财政收入 9.有学者指出,明清鼎革之后,清初统治者的国家制度建设是从因袭明制开始的。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设置内阁处理日常文书 B.设军机处应对紧急军务 C.制定奏折制度提高效率 D.开设)卫机构加强皇权 10.下表为从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发展情况。表中信息主要体现了() 朝代 汉 隋 唐 宋 元 中朝 内史省 中书省 二府 中书省 机构 尚书省 门下省 参知政事 枢密院 外朝 门下省 尚书省 三司 宜政院 A汉承素制稳定了国家的秩序 B.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得到调整 C.皇权与相权的关系得到调整 D.君主权力受到宗法关系限制 11.顾炎武称:“唐制,凡诏敕皆经门下省,事有不便,得以封还,而给事中有驳正违失之掌,著于《六典》”,“人 臣执法之正,人主听言之明,可以并见”。由此可知,顾炎武认为该制度() A体现了古代政治制度成熟 B.有利于提高决策效率 C,反映了君臣关系趋于平等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2.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 度解读正确的是()】 A.周工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 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 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 13.1912年,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国家机构的设置上,特意将原来的总统制改为内阁制, 规定国务员负有实际贵任,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副署才能发生效力。这项规定产生的实际后果是() A.民主共和政体得以维护 B.行政权力划分陷入混乱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