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 月考专区 / 高一上学期 / 编号:24086344

河南省焦作市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质量调研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日期:2025-10-14 科目:高中历史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排除,可知,材料,遗址,时期,体现
预览图 0
2025一2026学年高一年级质量调研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5 6 7 e o 答案 D B B D B B D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B A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原始社 会时期的中国。据材料“黄帝被认为是其他四帝的祖先”“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 国号”可知,有传说认为,黄帝是原始社会时期不同地域的部落、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共同 的祖先,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有共同祖先,体现多元一体,D项正确:神话传说内容并非全 部都是历史事实,排除A项:材料主旨并非部落联盟逐步发展为国家,而是强调不同部落联 盟和国家的联系,排除B项:“各民族都尊崇黄帝”说法夸大,“很多民族都尊崇黄帝”说法 更恰当些,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石器 时代中国。题干通过对比北京人遗址与龙山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呈现了从“少量粗糙打制 石器、与动物骨骼共存”到“大量磨制石器、玉器、陶器,及规整窖穴和村落”的变化。这 一变化涵盖了生产工具(从打制到磨制,从单一到多样)、生产成果(陶器、玉器反映手工 业发展)、生活生产场景(窖穴储存、村落定居反映定居农业发展)等多个维度,本质是生 产力(包括生产工具、劳动技能、生产规模等)进步的体现,B项正确:A项仅强调生产工具 的种类,未涵盖生产成果、生活方式等更广泛的生产力进步表现,属于片面解读,排除A项: C项与史实矛盾,磨制工具、定居农业等均说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排除C项;D项“根 本变革”表述错误,题干未体现社会组织从原始群落到国家的质变,仅反映生产力进步带来 的社会组织细化(如村落形成),并非根本变革,排除D项。故选B项。 3.B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 的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从“宫殿区(权力核心)与普通居民区”的空间分区、“贵 族墓葬(高规格礼器)与普通墓葬(实用陶器)”的规格差异,可直接看出陶寺文明己形成 “统治阶层与普通民众”的显著社会等级分化,B项正确:材料明确提到遗址内有“宫殿区、 贵族幕葬区”与“普通居民区、低规格墓葬”的分化,且存在“高规格礼器”与“实用陶器” 的随葬品差异,这体现的是不平等的社会结构,而非“平等社会”;同时,陶寺遗址属于新 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时期),并非“早期”,排除A项:材料仅描述了陶寺遗址(属于黄 河流域)的社会结构与文化遗存,未涉及“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技术,且黄河流域农业当 时较为发达,排除C项:材料中仅能体现“社会等级”和“权力集中迹象”,远未达到“官僚 政治体系”的完备程度,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姜太公一方面对少数民族实行宽容的民族政策,一方面促进其 经济发展,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而根据材料“人民多归齐”可知,当地少数民族对齐国有 政治认同,D项正确:材料中讲的是姜太公在封国内部实行良好的民族和经济政策,壮大了 齐国国力,与异姓功臣政治影响力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到周王室,只是吕尚在自 答案第1页,共4页2025一2026学年高一年级质量调研 6.战国时期,士人们往来于各国之间,以期得到人主的承认和采纳,获得出仕行其 道的机会。如盂子、荀子等就曾得到齐国国君的优待,在齐国著名的稷下学宫停留过、 历史试卷 荀子还曾三为祭酒主持学宫工作。他们享受上大夫的待遇,“不任职而论国$”,使 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A. 齐国国君推行礼乐仁政 B.士人流动利于思想文化繁荣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