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 月考专区 / 高三 / 编号:24086347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日期:2025-10-14 科目:高中历史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时期,显著,墓葬,货币,据此,经济
预览图 4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
2025一2026学年度上期高2026届10月阶段性测试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6题,每题3分。) 1.某古城遗址中央有宫殿区,周边有城墙与外郭城,形成“宫城一内城一外城一郊野的聚 落格局,并配套有大型水利系统:还发现多处祭坛、墓地、居址、作坊等,其中高等级 墓葬出土了象征权力与等级的礼器,其规格与普通墓葬差异显著。据此可推断该遗址() A.即将迈入氏族社会的门槛 B.具有国家初始形态的特征 C.印证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 D.形成等级森严的政治秩序 2.史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当时万国首领以手持玉璋的形式向夏禹表示 臣服。而频繁见诸殷周铜器铭文中的“扬”字(如图),正是一人下跪手持玉器上举之 形。以“有复”自称的周人,则在册命礼中将此种仪节发挥至极致。据此可知 () 金文“扬”字 A.夏朝构建起严密的礼乐规范 B.殷周礼仪文化的核心内涵趋同 C.玉器是早期王权的专属象征 D,周人借礼仪承袭强化政治认同 3.先秦时期,儒家认为拥有货币多少要以“礼”来定:道家希望回到物物交换的无币”时代: 墨家指出“交相利”观点,认识到了货品的交换价值;法家主张加强对铸币权的控制,利 用货币来调控经济。这主要反映了他们 () A,对社会秩序的思考 B.文化取向的迥异 C.对货币统一的渴望 D.聚焦于经济问题 第1页共7页 4.史载,秦南郡郡守腾发布文告称:“今法律未足,民多诈巧,故后有间令下者。凡法律令 者,以教道(导)民,去其淫避,除其恶俗。”张家山汉幕出土的《二年律令》中规定: “县道官勿敢擅为传,狱讼毋请而辄行,罚金四两。”居延汉简显示,边塞烽燧系统每日 需向中央呈送《日迹簿》,记录巡逻情况及敌情预警。由此可见秦汉时期 () A.地方官员拥有独立的司法审判权B.文书制度以服务军事防御为核心 C.儒家思想已成为行政的指导原则D.中央对地方的管控体系比较严密 5.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族谱系备受重视。从发掘的贵族墓葬墓志看,鲜卑、匈奴、羯、氐、 羌等族的贵族认同炎黄为先祖的远多于汉族。这反映出 () A.传统宗法门第观念被普遍接受 B.华夏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增强 C.民族政权借此宣扬政治合法性 D.各民族渴望国家统一愿望强烈 6.下表为唐代不同时期部分州府的赋税数据(单位:万贯)。据此可知唐代 12 10 9.8 7.1 6.3 6 5.2 3.8 4.5 4 3.5 2.3 2.1 2.4 2.5 1.2 1.7 1.3 1.8m2.0 0.8 0.5 0 苏州 汴州 扬州 定州 洪州 太原府 ■贞观十三年(639年)■天宝元年(742年)■元和年间(806一820年) A,安史之乱导致中原经济崩溃 B.藩镇割据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C.国家财政对南方的依赖加深 D.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扩大 7.宋金对峙时期,“和雇现象有较大发展。宋朝宫廷乐舞机构教坊废除后,每“遇大宴等”, 常“和雇市人(乐人)”进入宫廷侍奉。金统治者也曾“谕户部:今岁行幸山后,所须并 不得取之民间,即所用人夫,并以官钱和雇”。这说明,当时 () A.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 B.纳绢代役发展为纳钱代役 C.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 D.社会阶层流动性显著增强 第2页共7页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