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八年级上册(2024) / 第一单元 / 任务一 新闻阅读 / 2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2024) / 编号:24104591

2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课件)(共33张PPT)

日期:2025-10-14 科目:初中语文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
预览图 12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课件网)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1.掌握新闻的基本结构及要素,理解消息“倒金字塔结构”的特点。 2.了解本课的行文顺序和语言风格,并体会作者在消息中传递的情感。 3.感受中国航天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以此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增强爱国情怀与建设科技强国的责任感。 学习目标 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1 2 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3 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中国航天人历经30年(1992—2022),按“三步走”战略建成天宫空间站。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进驻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空间站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转入在轨建造阶段,成为载人航天工程的关键里程碑。 现在,我们将以“航天任务指挥部媒体小组成员”的身份,聚焦神舟十二号对接成功这一事件,用专业新闻视角拆解任务、还原现场,把中国航天“三步走”的奋斗与成就,转化为向世界传递的中国航天故事。接下来,让我们开启探索,讲好这份属于中国人的太空荣耀。 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三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这是一个重大历史时刻和难忘瞬间。为此人民日报社派出3名记者组成航天报道一线团队,奔赴一线采访。 这些记者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两地进行了多天前期采访。在通宵达旦的值守中,见证和记录中国航天大事件,并第一时间精心撰写稿件,展现了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新闻稿筹备过程 任务一:航天新闻拆解        ———理消息“骨架”解码新闻内核 同学们,作为“航天任务指挥部媒体小组”的一员,我们首先要像新闻解构师一样,精准剖析航天新闻的“骨架”。从标题到结构,每一处细节都藏着传递中国航天故事的密码!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新闻的事实 焦点新闻 引人瞩目  相互配合,传递信息和吸引读者 引题 标题解读———抓核心信息 正题 突出了中国航天克服困难、独立自主取得的成就 梳理文章———找结构“五部分”和新闻“六要素” 标题已经帮我们锁定了核心事件。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任务单,完成两项内容:一是在文本中准确标注出消息的结构“五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二是从相应结构中提取并填写事件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事件、结果。 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 【 【 背景 结构“五部分”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主标】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引标】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 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三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 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完成……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大家已准确梳理出消息结构的“五部分”。我们再观察其内容排布:导语以最凝练的语言阐明核心事件,主体补充具体细节,背景与结语则后置。这种“重要信息前置、次要信息降序排列”的文本结构,称为“倒金字塔结构”。它如同将重要程度不同的内容按“关键信息优先呈现”的原则排布,使核心内容一目了然。    接下来,请大家结合刚才标注的“五部分”,用箭头标注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