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八年级上册(2024) / 第六单元 / 阅读 / 26 诗词五首 / 春望 / 编号:24105101

26.《诗词五首·春望》课件(共19张PPT)

日期:2025-10-14 科目:初中语文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杜甫,长安,时期,春望,诗人,漫游
预览图 7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课件网) 《望岳》 漫游名山 望眼天下 这就是年轻气盛的杜甫 这就是志得意满的杜甫 这就是有着远大抱负的杜甫 这就是对自己的前途充满希望 和信心的杜甫 春望 杜甫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杜甫 ·是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的诗人。 ·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作有“三吏”“三别” 字子美 自称少陵野老 读书和漫游时期 (三十五岁以前) 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开元19(时20岁)年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春望》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别”“三吏”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投,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大量名作。 西南飘泊时期 (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县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叛贼攻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鄜州。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四月,他乘机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读书和漫游时期 (三十五岁以前) 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西南飘泊时期 (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壹 齐读正音 dǐ sāo zān 长安城已经沦陷,山河 依旧存在,春天的都城草 木丛生。 感伤时事,伤心离别, 看到那美丽的花儿反而痛 哭流泪,听到那婉转的鸟鸣反而心惊胆寒。 战事接连数月,一封家书值万两黄金。 满头白发而今越挠越稀疏,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 贰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理清诗意 1.本诗题目《春望》是什么意思?诗人“望”到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从什么角度望 叁 赏析诗歌 “春望”的意思是:春天望长安城之景。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根据你的历史知识,思考会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提纲:物(宫殿、民居……) 人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