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七年级上册(2024) / 第六单元 / 23*女娲造人 / 编号:24105699

第23课《女娲补天》课件

日期:2025-10-14 科目:初中语文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神话,人类,自然,女娲,ng,检查
预览图 12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课件网) 七年级上册 第 23 课 《 女 娲 造 人 》 统 编 版 (2024) 马克思:“神话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 盘古开天辟地 女娲补天 马克思:“神话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 夸父逐日 后羿射日 马克思:“神话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 嫦娥奔月 精卫填海 马克思:“神话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 “这些故事有什么共同特点?” 充满想象、主角有超能力、解释自然或起源问题 课 堂 导 入 天地开辟,万物皆有,唯缺人类,世界不免荒凉寂寞。此时,神通广大的女娲出现了,她会怎样改变这一切呢?她将创造出怎样神奇的生物?让我们一同走进袁珂笔下的《女娲造人》,去探寻这奇妙的神话故事,感受那远古的神秘与神奇。 学 习 目 标 1.梳理女娲造人的过程,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 2.体会神话故事中想象的特点,尝试进行简单的想象和联想。 3.感受作者对人类诞生的欣喜之情,体会女娲身上所体现的创造精神。 探究新知———作者简介 袁珂(1916—2001),原名袁圣时,四川新都人,中国著名神话学家、作家。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神话的整理与研究,是中国神话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以通俗生动的语言重新讲述古代神话,使神话故事更易于被大众尤其是青少年接受。代表作有《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传说》《山海经校注》等。其写作风格简洁明快,富有想象力,兼具学术性与文学性。 探究新知———创作背景 本文创作于20世纪中叶,收录于袁珂的《中国古代神话》一书的改写版本中,是根据古代神话传说整理加工而成的文学性叙述。当时,为了普及中国传统文化和神话知识,袁珂对零散记载于古籍中的神话材料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艺术再创造。《女娲造人》便是基于《风俗通》等古籍中关于女娲造人的简略记载,加以合理想象和文学润色而成,旨在还原人类起源的神话图景,传递先民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与思考。 探究新知———文体知识 神 话 定义:民间集体口头创作,以想象解释自然、宇宙及人类起源,表现对超能力的崇拜与理想追求的故事。 分类:创世神话(核心,如本文)、自然神话、英雄神话。 特点: 基于现实生活,采用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对自然进行形象化的不自觉艺术加工; 体现远古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信念。 预习检查———读一读 辟 娲 榛 澄 掘 幽 掺 捏 踪 延 倦 揉 开 女 莽莽 光 和 迹 绵 不 团 pì wā chénɡ zhēn jué yōu chān niē zōnɡ yán juàn róu 榛 澈 疲 堪 kān 预习检查———多音字 和 和平 和牌 唱和 和稀泥 和面 辟 pì bì 开辟 复辟 省 shěng xǐng 省事 省亲 hé hè hú huò huó 预习检查———多音字 澄 chéng dèng 澄澈 澄沙 chuàng chuāng 创造 创伤 创 预习检查———词语释义 莽莽榛榛:形容草木丛生、原野辽阔而荒凉的样子。 澄澈:清澈透明,常用来形容水或天空等。 幽光:微弱、幽暗的光线。 灵敏: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迅速作出反应。 绵延:连续不断,多指山脉、河流、时间等。 预习检查———词语释义 神通广大:原指神仙法力无所不能,后形容人本领高超,办法多。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已经到了难以承受的程度。 非凡:超过一般,不寻常,多用来形容才能、本领、气质等。 气概: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态度、举动或气势,如英雄气概。 掺和:混合、掺杂,把不同的东西混在一起。 整体感知———文题解读 “女娲造人”是一个主谓短语,点明了文章的核心事件———女娲创造人类。题目直接揭示了神话的主题内容,既交代了主人公(女娲),又突出了关键行为(造人),简洁而准确,有助于读者迅速把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