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九年级上册 / 第三单元 / 11 岳阳楼记 / 编号:24106890

11《岳阳楼记》课件(共33张PPT)

日期:2025-10-14 科目:初中语文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岳阳楼,范仲淹,岳阳,作者,洞庭湖,什么
预览图 12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课件网) (1)自幼孤贫,勤学苦读; (2)庆历新政,政治革新; (3)几起几落,百折不挠; (4)军中一范,西贼破胆; (5)先忧后乐,心系天下。 范仲淹 猜猜他是谁 岳阳楼记 学 习 目 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并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翻译全文,把握文章主题。(重点) 2.学习本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难点) 3.感受作者宽广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培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品德。(重点)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范仲淹,字____,____(朝代)____家、____家,谥号____。 希文 北宋 政治 文学 文正 作者简介 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贬守岳州的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岳阳楼高三层,下临洞庭,遥望君山,建筑雄伟,气势磅礴,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走进岳阳楼 黄鹤楼     滕王阁    岳阳楼 (武汉)    (南昌)   (岳阳) 江南三大名楼 具( ),同“俱” 属( ),同“嘱” 谪守( ) 浩浩汤汤( ) 嗟夫( ) 淫雨霏霏( )( ) 怒号( ) 樯倾楫摧( )( ) 薄暮冥冥( )( ) jù zhǔ zhé shānɡ yín fēi jiē fū qiánɡ háo jí mínɡ bó 读 准 字 音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于是,就。 增加,扩充。 释 词 解 意 写文章 记述 这件事 1.第1段交代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旷达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背景 滕子京和范仲淹同榜考上进士,两人的友谊从此开始。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黜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支持范仲淹改革的滕子京也因此被谪贬到岳州。第二年,滕子京重新修建岳阳楼,想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这篇抒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写作背景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指洞庭湖包围着远处的群山。 完全,详尽。 吞吐 这就是 第二段写了什么 范仲淹是如何展现岳阳楼的胜景的? 衔远山,吞长江/连远山,接长江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衔”“吞”二字用拟人、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洞庭湖与山、与江的关系,写出了山在湖中、湖蓄江水的壮阔景象,更能凸显出洞庭湖气势之磅礴。 变化万千 第二段总写洞庭湖的胜状大观,表现其景色的壮美磅礴和变化万千。 第二段:赏析句中词———炼字的生动 赏析修辞手法 分析字源字义 通过对这些字词的分析和替换来感受其描写的意 境,以及表达的情感。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没于水,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