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智取生辰纲 “不读水浒, 不知天下之奇。” ———金圣叹 金圣叹评“六大才子书”: 《离骚》 《庄子》 《史记》 《西厢记》《少陵集》《水浒传》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主题是“官逼民反”。 其作者署名为“施耐庵”。不过长期以来,关于其人生平均无可考证,疑为假托之名。 后从零星典籍知其可能投身过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的队伍,后因张士诚不思进取,其继承人更是贪婪残暴,施耐庵等有志之士只好黯然远走。 后来在罗贯中的协助下完成了《水浒传》,借书中人寄托自己的理想、悲哀。 施耐庵 (1296———1370)名小安,原籍苏州,后迁居兴化,曾一度居住淮安。传说他与元末农民起义运动有一定关系,也有的说他参加了农民起义。 智取生辰纲 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第十六回的后半部分。原来的题目是“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生辰、即生日,诞辰。纲,为运送大批货物而编的队。生辰纲,即编队运送的大批寿礼。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把握古代白话文与现代汉语的不同,注意古今异义。 2.《水浒传》作家作品 (重点) 3.本文故事情节 4.矛盾冲突:主要、次要矛盾(重点、难点) 5.文章线索:明、暗线。 (重点) 6.环境描写的作用。(重点、难点) 7.人物性格分析。(重点) 趱行( ) 嗔怪( ) 恁地( ) 怨怅( ) 怄气( ) 朴刀( ) 省得( ) 逞辩( ) 聒噪( ) 罗唣( ) 面面厮觑( ) 还言语( ) 忒认真( ) 剜口割舌( ) 芥子( ) 甚么( ) 别拗( ) 晁盖( ) 干系( ) 行货( ) 这厮( ) 兀 的( ) 着意( ) 勾当( ) 字词积累 zǎn chēn nèn chànɡ òu pō xǐnɡ chěnɡ ɡuō zào zào qù huán tè wān jiè shén biè niǔ gān xì cháo háng sī wù dì zhuó gòu dang 1.把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难懂的语句做上记号;结合文下注释、工具书弄清字音、词意。 2.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和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出句中画线词语古今意义有什么不同? 例句 古义 今义 如今正是尴尬去处 都叹气吹嘘 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 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 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 容易出麻烦 夸张地宣扬 事情 道理 计策 (神态)不自然 嘴里吹气 见不得人的事[贬义] 力气 计算比较; 争论 梳理故事情节: 杨志押送生辰纲--开端 七雄贩枣蒙杨志--发展 白胜设计诱官军--进一步发展 杨志无奈买白酒--高潮 杨志误失生辰纲--结局 吴用智取生辰纲--尾声 1.“生辰纲”是什么? 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都是搜刮百姓血汗钱的不义之财。 2.“生辰纲”是谁取的? 又是从谁手里取走的? 用怎样的方式取走的? 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 杨志 智取 3.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 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 暗线———晁盖智取生辰纲 4.跳读课文,根据人物的主要行动,分别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明、暗两条线索的故事情节。 明线:上路———中计———失纲 暗线:定计———施计———劫纲 明、暗双线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交接在一起? 六月初四正午; 黄泥冈松树林。 5.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 主 要 矛 盾 次 要 矛 盾 杨志与晁盖等好汉的矛盾 杨志与军健、虞候、老都管的矛盾 1.吴用将劫纲的时间定于何时?为什么? 六月初四正午 天气炎热难当,为押纲者休息和白胜卖酒做好准备。这是智用天时。 2.吴用将地点选择在哪儿?为什么? 地点:黄泥冈的松树林。 山冈可用来掩护,松树林既可以诱敌休息,又可以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实情况。为下文吴用取药、下药作准备。 从中可以看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