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 中考专区 / 一轮复习(教材梳理) / 编号:24109024

2026年中考语文复习:《岳阳楼记》知识点考点梳理

日期:2025-10-14 科目:初中语文 类型:素材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
预览图 5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知识点考点梳理(适配中考)(写景抒情文言文专项) 复习导航 本资料对标中考文言文中 “写景抒情” 类文本核心考点,以范仲淹经典名篇《岳阳楼记》为核心,从文学常识→基础积累→内容脉络→主旨深度→手法赏析→问题探究→真题实战→拓展对比→易错警示→备考锦囊展开。既夯实文言字词句基础(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重点虚词),也聚焦 “忧乐情——— 与 “景情关系” 的解读,适配八年级课内学习与中考一轮复习,助力把握宋代 “记” 体散文 “情景交融、议论点睛” 的特色。 一、文学常识速记(基础必背) 类别 核心内容 作者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 “文正”(宋代文臣最高谥号)。主张 “改革吏治、关注民生”,曾主持 “庆历新政”,其思想与行为贯穿 “先忧后乐” 的核心价值观,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文体 “记” 体散文(古代文体之一,可记风物、抒情、议论),兼具写景、抒情、议论三重特质,是宋代 “以文载道” 的典范 ——— 借岳阳楼之景,抒忧乐之情,明处世之理。 创作背景 庆历六年(1046 年),范仲淹因 “庆历新政” 失败被贬邓州,好友滕子京同期被贬岳州(今湖南岳阳)。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后,寄《洞庭晚秋图》与范仲淹,邀其作记。范仲淹未亲至岳阳楼,仅凭图与想象成文,既赠友共勉,也暗抒政治抱负。 核心定位 中国古代写景抒情散文的 “巅峰之作”,以 “淫雨霏霏” 与 “春和景明” 的对比写景,引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旷达与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抱负,被誉为 “文辞优美、意境深远、思想崇高” 的千古名篇,是中考文言文阅读高频篇目。 文化影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成为后世仁人志士的精神坐标,岳阳楼也因本文成为 “天下绝景”,与黄鹤楼、滕王阁并称 “江南三大名楼”,形成 “楼以文名、文以楼传” 的文化现象。 二、基础积累过关(默写 + 翻译高频考点) 1. 古今异义(中考翻译易错点) 词语 古义 今义 文中例句 真题考频 景 日光 景色、风景 至若春和景明 高频 气象 景象、景色 大气现象(天气) 气象万千 高频 微 如果没有 微小、细微 微斯人,吾谁与归 高频 越 到了(…… 的时候) 越过、超越 越明年 中频 制 规模 制度、制造 增其旧制 中频 际涯 边际(“际”“涯” 同义复合) 无实义(现代少用)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低频 排空 冲向天空 全部去除(如 “排空库存”) 浊浪排空 低频 2. 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类型 例句 用法 / 句式解析 真题链接 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北、南:名词作状语,译为 “向北”“向南”(表方向) 2024 湖北黄冈(语法题) 词类活用(意动用法)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喜、悲:意动用法,译为 “以…… 为喜”“以…… 为悲”(“因外物 / 自身境遇而喜 / 悲”) 2023 四川眉山(翻译题)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后:名词作动词,译为 “在…… 之前”“在…… 之后”(表时间先后) 2025 浙江宁波(词义题) 特殊句式(定语后置)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正常语序为 “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高”“远” 为定语后置,译为 “高高的庙堂”“僻远的江湖” 2024 山东泰安(语法题) 特殊句式(宾语前置) 微斯人,吾谁与归 正常语序为 “微斯人,吾与谁归”,“谁” 为宾语前置,译为 “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 2023 安徽芜湖(翻译题) 特殊句式(判断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则…… 也” 表判断,译为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啊” 2025 湖南长沙(理解题) 3. 重点虚词(语境辨析) 虚词 用法与例句 释义 以 ①不以物喜(介词,“因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