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三年级上册(2024) / 第四单元 公共生活靠大家 / 第11课 我们都是热心人 / 编号:24175951

【2025秋 新教材】统编版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11课《我们都是热心人》(第二课时)PPT教学课件+教案教学设计+素材

日期:2025-10-22 科目:小学政治 类型:素材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帮助,他人,尊重,人的,学习,教学
预览图 0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教材】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11课《我们都是热心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善于帮助别人 单 元 第四单元 教学分析 教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一个真正的热心人,不仅要有助人的意愿,更要掌握恰当的助人方法,例如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和意愿,感同身受地了解他人需求,以友善和热诚的态度提供帮助。教材还通过“阅读角”等拓展内容,讲述雷锋等典型热心助人的故亭,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热心助人精神的理解和认同。第二个话题“善于帮助别人”通过两个情境讨论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意识到助人时应当尊重对方、注意对方的感受,总结关心帮助别人的具体注意事项。重阳节献“爱心”事例从反面反映了助人不关心对方需求导致的不良后果,“阅读角”的内容呈现了巧妙帮助他人的正面事例。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助人行为。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处于“自我中心”向“社会中心”过渡的关键期,有助人热情,但常因缺乏尊重意识和对需求的理解,出现好心办坏事的情况他们已能觉察他人情绪,却容易“想帮而不会帮、愿帮而不敢帮”。校内生活经验以师生、同伴互助为主,对“陌生人”的公共情境既好奇又警惕。学生普遍具有模仿力强、情感外显、渴望被认可的特点,需要通过真实、安全、可复制的“微行动”积累公共生活经验,可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模拟,掌握科学助人方法,提升助人质量,在“做中学”中生成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健全人格学习目标:1.理解关心和帮助他人要以尊重为前提,明确不恰当的帮助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掌握平等友善助人的方法,培养体谅他人的道德品质。2.掌握关爱他人时应遵循的原则,理解关爱他人是社会公德的体现,知晓尊重他人隐私和意愿是文明交往的基本。3.培养换位思考的能力,学会用心了解他人需求,从而提供恰当的帮助。 教学重点 关心和帮助他人要以尊重为前提,明确不恰当的帮助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掌握帮助他人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 将关爱他人的原则内化为自身行为准则,在实际情境中恰当、自然地运用这些原则帮助他人。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课前资料收集与整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激趣导入新课1.成语故事《嗟来之食》2.想一想,说一说:(1)在播放的视频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事情?(2)那个灾民为什么宁可饿死也不吃施舍给他的饭菜呢?(3)你会接受他施舍给你的饭菜吗?(4)你觉得帮助别人时需要用什么样的态度呢?3.小结并板书课题:善于帮助别人 用成语故事《嗟来之食》导入新课引出课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到做好心人帮助别人首先要对他人有礼貌,尊重需要帮助的人。 二、讲授新课 教学环节一:关心他人讲方法文本学习:关心他人要以尊重他人为前提。没有尊重的关心往往不是真正的关心,甚至可能是一种伤害2.图片+文本学习:关心他人讲方法(一)情境一(1)嘿嘿,个子矮拿不着吧?我来帮你。(2)我自己的事情自己能解决!(二)情境二(1)瞧你走路真费劲儿,看着就难受。我扶你过马路,还能快点儿。(2)不用你管,我自己能行!3.素材:这样的帮助,你接受吗?4.文本学习:为什么故事中两位同学提供的帮助不被对方接受 你认为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5.图片+文本学习: 想一想:为什么故事中两位同学提供的帮助不被对方接受?生1::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别人对自己的不尊重和嘲笑。所以要拒绝别人的帮助。生2:两名助人者虽然有爱心,但却因为表达不当而被拒绝,看来,帮助他人,也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6.图片+文本学习: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带着尊重和友善伸出援手(1)我要的书也在上面,我帮你一起拿下来吧。(2)可以走上前轻声问:“需要我帮你把书拿下来吗?”(3)遇到拄拐杖的同学,不妨温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