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 / 人音版(主编:曹理) / 五年级上册 / 第4课 可爱的家 / 牧场上的家 / 编号:24216358

4.《牧场上的家》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02 科目:小学音乐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歌曲,乐句,学习,拍子,音乐,评价
预览图 5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
- - 《牧场上的家》   教材版本、年级、单元 《牧场上的家》选自人民音乐-出卷网-《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4课《可爱的家》。 课型 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三、教材分析 1.作品背景: 《牧场上的家》是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4课《可爱的家》中的歌曲。本课以“可爱的家”为主题,是四年级主题 “家乡美”的延续,也为本册第五单元“故乡”奠定基础。歌曲描绘了家乡牧场的诗情画意,是学生易唱爱唱的歌曲,学唱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表达对“家”和亲人的爱恋过程。歌曲是三拍子的,它曲调抒情优美,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二乐句相似,第四乐句再现第二乐句,表现对家的依恋。 2.音乐要素: 节拍(三拍子),旋律(优美流畅),歌曲结构(共四个乐句,第四乐句重现第二乐句),力度(力度强弱变化,体现音乐情绪的变化)。 3.作品解读: 歌曲《牧场上的家》描绘了家乡牧场的诗情画意,是学生易唱爱唱的歌曲,学唱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表达对“家”和亲人的爱恋过程。第一部分由两个重复变化的乐句构成,舒展的节奏,曲调在平稳中带起伏,使旋律优美而又有荡漾之感,描绘了绿草茵茵的宽阔牧场,水牛、小鹿、羚羊的欢跳及夜幕下星星闪烁,牧场在宁静的夜晚中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第二部分以宽松的节奏展开,使得曲调更加优美而又抒情,纵情地抒发了人们对可爱的家园的赞美之情。第四乐句再现了歌曲第二乐句的旋律,曲调又趋平稳、它使人们完全沉浸在这美丽的家园情景之中,感受和表达了对可爱的家甜美生活的热爱情感。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有较好的审美感知和艺术表现能力:能把握音乐的主要情绪;运用正确的气息和发声方式演唱歌曲;已掌握二拍子指挥图示,待掌握三拍子指挥图示;具备识读简单乐谱的能力。 不足:缺乏对音乐知识的整合与迁移,创新实践方面待加强,文化理解的自然产生和深刻性待加强。 五、教学目标 1.感受三拍子音乐的起伏连贯和柔美抒情;了解歌曲结构,体会作者对家浓浓的思念情感。(学习任务:听赏与评述;素养导向:审美感知) 2.运用三拍子指挥图示,稳定节拍,视唱骨干音;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节奏、旋律准确;力度强弱变化,表现思念的情绪从喷涌而出到深埋心底,小跳音表现灵动的音乐画面。(学习任务:合作演唱;素养导向:文化理解、艺术表现) 3.通过对“小型歌舞剧表演”学习路径(共读剧本———招募演员———节目彩排———正式演出———评价反馈)的探索与实践,达成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迁移。(素养导向:创意实践) 六、教学方法 1.情境创学:创设大情境,走进“牧场上的家”,学习在情境中自然发生,核心素养在情境中形成。 2.问题引学:(路径思维明显) 路径1:找“骨干音”———三拍子指挥视唱“骨干音”旋律———学唱歌曲。 路径2:“小型歌舞剧表演”的学习路径:共读剧本———招募演员———节目彩排 ———正式演出———评价反馈。 3.活动互学:通过“体验当小指挥家”、“小组合作自学”、“小型歌舞剧表演”等艺术实践活动,最终完成学习目标,达成学科素养。 4.数字助学:PPT情境创设、人机互动等环节,丰富了艺术实践活动。 5.评价优学: 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价:是否积极参与体验、获得发展。 对学生学习理解程度的评价:理解和熟练运用知识、技能, 并进一步形成对知识的整合与迁移。 七、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三拍子指挥图示,视唱骨干音,稳定节拍;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节奏、旋律准确。 难点:掌握小型歌舞剧表演的基本环节“共读剧本———招募演员———节目彩排 ———正式演出———评价反馈”,初步具备对角色的理解能力、对情感状态的体验和想象能力,以及舞台表演意识。 八、教学准备 钢琴、吉他、打击乐、课件、板书卡等。 九、教学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