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 / 人教版(2024) / 九年级上册(2024) /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 课题2 碳的氧化物 / 编号:24247249

第六单元 课题2 碳的氧化物 第1课时 二氧化碳 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日期:2025-10-31 科目:初中化学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
预览图 5
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
课题2 碳的氧化物 第1课时 二氧化碳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二氧化碳通常状况下无色、无臭,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等主要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如作制冷剂、人工增雨、灭火、作气体肥料、作化工产品的原料等,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3.知道温室效应,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以及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应采取的低碳行动措施。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观察二氧化碳相关实验现象,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从微观层面理解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的实质。 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对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意义。 3.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认识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低碳行动的意识。 一、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温室效应及低碳行动。 二、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反应的原理,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 本节教学内容源于人教版2024年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碳的氧化物》(第1课时)。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重要物质之一,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整个知识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题在学习了氧气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以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能使学生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有更深入的理解,也为后续学习酸、碱、盐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按照“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的顺序展开,通过实验探究、图片展示、文字描述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化学的魅力。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对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思维方面,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直观、生动的实验现象充满兴趣,但在分析问题、归纳总结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对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原理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难度;在判断二氧化碳的用途是利用其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时容易混淆。此外,学生对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的认识可能比较肤浅,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环保意识。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教学环节一 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同学们,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一段视频。视频内容是 2020 年 9 月 22 日,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力争 2030 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相关新闻报道。(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一重要决策的提出场景和氛围) 【提出问题】看完这段视频,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国要如此重视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呢?二氧化碳在我们的生活和环境中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它又具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呢?(给学生一些思考时间,鼓励他们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展示生活实例】其实,二氧化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我们喝的碳酸饮料,打开瓶盖会有大量气泡冒出,这些气泡就是二氧化碳;再比如舞台上常常会出现的云雾缭绕的效果,很多时候也是利用了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来实现的。这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