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 / 期中专区 / 九年级上册 / 编号:24249155

专题01 物质变化与酸碱性--2025年九年级期中题型冲刺专题(含解析)

日期:2025-10-31 科目:初中科学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物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黑色
预览图 0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 物质变化与酸碱性 重难点题型 题型一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典例1】温州市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木雕、米酒等,下列制作过程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雕刻木雕 B.酿制米酒 C.镶嵌彩石 D.打磨铜器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雕刻木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酿制米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编制盘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打磨铜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变式1】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①点燃酒精灯,酒精燃烧;②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③再过一段时间后火柴燃烧。则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①中酒精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B.②中蜡烛熔化属于化学变化 C.①③中的现象体现出物质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 D.②③的现象说明所有金属都具有导热性这一物理性质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酒精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蜡烛熔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酒精和火柴燃烧,说明酒精和火柴具有可燃性,故C正确; D、实验只用铜片做了实验,可以说明铜片具有导热性,不能说明所有金属都具有导热性,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变式2】如图所示的家庭小实验中,主要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自制无壳鸡蛋 B.自制酸碱指示 C.自制汽水 D.自制即热饭盒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 A.自制无壳鸡蛋时,鸡蛋壳与醋酸反应,生成了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这个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发生化学变化,故A不合题意; B.自制酸碱指示剂的过程中,是从紫甘蓝中提取能够指示溶液酸碱性的液体的过程,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 C.自制汽水的过程中,柠檬酸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这个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合题意; D.自制即热饭盒过程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变式3】茶叶蛋的蛋黄表面有一层黑色的物质(如图甲),有人担忧它是否能食用。小明决定利用科学知识来揭秘。他取两个带有黑色物质的蛋黄开展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 (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黑色物质的化学性质是   。 (2)小明推测黑色物质是课堂上学习过的一种含硫的化合物,其化学式是   。 (3)查阅资料得知Fe2+可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因此,小明认为蛋黄中的黑色物质不但能食用,且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他推测的理由是   。 【答案】(1)能与稀盐酸反应 (2) (3)人体胃液中有盐酸,可以与黑色物质反应,将铁元素转化为 Fe2+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酸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加入稀盐酸黑色固体消失可知,其可以和稀盐酸反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黑色固体中含有的元素种类。 (3)根据胃酸是盐酸进行分析。 【解答】(1)由图可知,加入水中,黑色物质不溶与水,加入稀盐酸,黑色固体消失,说明黑色固体可以和稀盐酸反应。 (2)由黑色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