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业涉及教科书版本:西师版 年级及册次:三年级下册 作业涉及章节名称:第四单元《旋转、平移和轴对称》--旋转与平移现象 第1课时 作业设计团队教师姓名:杨阳 使用 时段 作业 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目的 原创 或改 编 预 计 时 长 预估 难度 系数 课后 基 础 性 作 业 题目1:下面的运动中哪些是旋转现象,是旋转现象的在括号里打“√”。 解答:×、√、×、×、√、√ 此题选择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来吸引学生,考查学生对旋转现象的判断。同时让学看到我国的科技发展,识带来的创新;另一方面渗透爱国情怀,同时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原创 2分钟 0.5 题目2: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画“√”,错的画“×”。 电梯门开关是旋转现象。 ( ) 物体旋转后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 ( ) 打开和关上教室门,教室门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 ) 下雨天,汽车雨刮器刮车玻璃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 ) 解答:×、×、√、√ 本题以文字判断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对旋转特点的理解,对旋转现象的辨别。 原创 3分钟 0.6 题目3:下面哪张图片是不能通过旋转得到的( )。 解答:C 本题以图片形式呈现旋转,考查旋转的应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感受旋转的特点,又锻炼了学生的空问思维和想象能力。 改编 2分钟 0.7 题目4:贪吃兔。 如果顺时针转动转盘,小白兔转1格可以吃到青草,转( )格可以吃到猕猴桃。 如果逆时针转动转盘,小白兔转( )格,可以吃到白萝卜。 如果转动转盘3格,可以吃到( )或( )。 解答:(1)2格;(2)4格;(3)蘑菇、西蓝花 这道题通过有趣的“贪吃兔”情境,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用旋转方向的知识(顺时针、逆时针),掌握按格数转动的计数方法,培养空间观念和方向感,同时锻炼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将数学概念与实际情境结合,提高学生对方向、位置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原创 4分钟 0.7 发 展 性 作 业 题目1:请根据前三幅图的变化规律,画出第四幅图。 解答: 图形规律题中每幅图的元素可能在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或者位置交换,学生要发现这种动态变化规律,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改编 3分 0.8 题目2:画一画,用一个喜欢图形或汉字来设计旋转后的图案。例如:2023年中国第三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的标志:广 → 。 解答:学生设计有理即可,如: → 通过动手设计,让学生深化旋转概念的理解,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与想象能力。同时提升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科融合与审美体验。 原创 5分钟 0.8 作业涉及教科书版本:西师版 年级及册次:三年级下册 作业涉及章节名称:第四单元《旋转、平移和轴对称》--旋转与平移现象 第2课时 作业设计团队教师姓名:杨阳 使用 时段 作业 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目的 原创 或改 编 预 计 时 长 预估 难度 系数 课后 基 础 性 作 业 题目1: 填空。 一个物体平移后,它的形状和大小( ),位置发生( )。 汽车沿直线行驶时,车轮的运动是( )现象,汽车的运动是( )现象。 考察学生平移的基础概念,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 改编 2分钟 0.5 题目2:《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下面哪些人物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请你连一连。 解答: 通过判断《西游记》人物能否平移重合,考查学生对平移概念理解。借助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将数学和传统文化融合,促进学科知识和文化素养的双重发展。 原创 3分钟 0.6 题目3:下面哪个图形不是通过“ 、 、 ”平移得到的( )。 A、 B、 C、 解答:C 本题考查学生平移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图形辨析能力,强化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原创 2分钟 0.6 题目4::比一比,谁是火眼金睛会辨认。 ①星期一的早晨,明明从兰台府径直走到远景小学上学。②明明来到教室门口,打开前门进入教室,③接着便拉开教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