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1课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和材料,我能梳理出明清时期科技文化的相关史实。(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 2.通过阅读课本、史料,我能介绍明清时期科技文化代表人物,总结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启示。(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新旧联系学* 1.明清时期,促进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明清时期科技和文化发展的成就? 3.该时期科技文化的发展给我们哪些启示? 任务一:我能梳理出明清时期科技文化基本信息。 1.1根据表格梳理明清时期科技文化成就。 科技 李时珍 (1518-1593) 徐光启 (1562-1633) 徐霞客 (1587-1641) 宋应星 (1587一约1666) 时期 著作 内容 地位 我发现以上科学成就都具有 的特点。 名称 5 男 改权体 长量:立东 金国 c δ L7. 明长城示意图 明清北京城平面图 规模 特点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明朝修筑长城主要是为了 。明清北京城的规模宏大和中轴线设计,让我感受到了 。 思想 代表人物 主张 小说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戏曲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明清小说和戏曲的繁荣,主要是因为 具有 的特点。 任务二:我能介绍明清时期科技文化代表人物。 2.1活动:在“历史的天空”活动中,学校计划增设“明清杰出人物展览解说员大赛”环节。请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某一领域杰出代表人物进行介绍。规则如下: ①参考本课所学知识及资料包信息,整理解说词。时长不超过1分钟。 ②角度条理,语言精练,声音洪亮,情绪饱满,自信大方。可适当拓展相关史实,使讲解更丰富多彩。 ③奖励:展示小组加3分;展示者个人加2分,能脱稿介绍的,个人加3分;其他小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者补充拓展的,加1-2分。 开场词:大家好!欢迎来到“明清杰出人物展览馆”,我是讲解员 ,很荣幸担任此次的讲解工作。接下来,我们要介绍的人物是 材料一 李时珍搜集、整理800多种医药书籍,并深入社会,实地调查,向人请教,到深山僻野中采集药物标本,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耗时27年,三易其稿,完成医药著作《本草纲目》。《本草纲目》自问世后,广为流传,还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被达尔文誉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2011年,《本草纲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记忆名录》。 材料二《天工开物》共三卷十八篇收录了农业、纺织、染色、机械、陶瓷、造纸、兵器、火药、制盐、采煤、榨油、酿酒等18篇生产技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为后世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许多重要论述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材料三《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五大农书”之一,集前人农业科学之大成,总结了清代之前的农业科学技术。 材料四 农耕文化向长城以北的游牧地区传播扩散的同时,游牧文化也影响和充实着农耕文化,塑造了长城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丰富了中华文明。长城沿线各民族在经济互通的过程中,形成了文化上和谐共生的局面,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 材料五 故宫,被誉为“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与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一起被誉为“世界五大宫”。 材料六《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2.2以史为鉴: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阅读材料,思考原因,并谈谈启示。 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中国之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