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 / 冀教版(2024) / 三年级上册(2024) / 二 多位数乘一位数 / ☆促销问题 / 编号:24298443

冀教版三上2.11《促销问题》(教案)

日期:2025-11-06 科目:小学数学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
预览图 3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促销问题》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课型 新授课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促销问题》 课时 第10课时 课标要求 本节课属于“数与代数” 和“综合与实践” 领域,紧密契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核心要求。 在知识技能层面,课标强调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并进行估算和运算。本节课以“满减”和“买赠”为背景,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加减法等知识进行计算,这直接对应了课标对学生运算能力和数感的培养。在数学思想层面,课标高度重视模型思想和应用意识。学生需要将生活中的促销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通过建立“总价-优惠=实付”等模型来解决问题,并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这正是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过程。 在核心素养层面,本节课尤为突出推理意识和初步的优化思想。学生需分析规则,通过逻辑推理判断哪种方案更划算,这促进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理性精神的发展,体现了数学的育人价值。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通常位于小学中段“多位数乘一位数”或“解决问题”的单元末尾,起着承上启下、综合应用的作用。巩固和综合运用了本单元学习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大小比较等知识,是检验学生计算能力是否转化为解决问题能力的“试金石”。教材通过“电器促———(满减)和“饮料促———(买赠)两个典型的生活情境,呈现了两种常见的促销模型。前者侧重于对规则的理解和总价的计算,后者则更侧重于策略的选择与优化。两者由浅入深,共同构成了解决促销问题的完整知识链条。 本节内容超越了单纯的计算练习,其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灵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初步渗透优化思想和理性消费观念,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解决问题策略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 他们已经掌握了必要的计算技能,并且拥有一定的购物生活经验,对“打折”“优惠”等词语有感性认识,这是学习本课的有利条件。然而,学生的思维往往具有单一性和片面性。他们可能会机械地认为“单价便宜总价就低”,难以理解“组合购买达到满减门槛”这一优化策略。同时,面对“买赠”问题,他们可能无法系统性地分析所有可能方案并找出最优解,容易遗漏“整箱购买”等更优惠的方式。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满减”和“买赠”的具体情境,理解促销活动的数学含义,能综合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解决促销中的实际问题。 掌握比较多种购物方案并选择最优方案的基本方法。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在制定购物方案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理性消费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满减”和“买赠”的规则,并能正确计算优惠后的价格。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制定最优购物方案,理解“有时买贵的反而更省钱”的优化策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 谈话引入:同学们,节假日里,爸爸妈妈带你们去购物时,有没有发现商场里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呢? 提问:你们都见过哪些促销方式?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验) 过渡语:刚才大家提到了‘买四送一’‘打折’‘满减’等等,这些都是商家常用的促销手段。今天,我们就化身小小理财师,一起走进商场,用数学的眼光来解决《促销问题》。 板书课题:促销问题 积极思考,联系生活实际,回答自己见过的促销方式。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自然引出课题。 二、导入 情境导入,理解规则 出示PPT“电器促———情境图 提问: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聚焦:‘购买商品每满1000元,优惠100元’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引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