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 人教版(2019) / 必修 第一册 /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 编号:24299346

【学霸笔记】2.2.1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共42张PPT)

日期:2025-11-06 科目:高中地理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大气,辐射,地面,太阳,吸收,受热
预览图 12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
(课件网)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地球上的大气 第 章 二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夏天的夜晚,当我们在户外散步时,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白天是晴天,夜晚往往会感觉比较凉爽;但如果白天是阴天,夜晚却常常觉得闷热。 晴天夜晚云少,地面热量易散到空中,且空气干燥利于人体散热,故凉爽;阴天夜晚云层厚,像被子挡住地面热量,且空气湿度大、汗液难蒸发,所以闷热。 问题:同样是夏季夜晚,为什么晴天和阴天的温度差异会这么明显? 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 认识大气受热与运动规律对人类生存的基础性作用,理解人类活动(如排放温室气体)改变受热过程、影响大气运动的后果,树立遵循大气规律、减少对大气环境干扰的协调意识。 区域认知 对比不同区域(如赤道与两极、陆地与海洋)大气受热差异及运动特点,理解区域纬度、海陆位置等对大气运动的影响,明确不同区域大气运动的差异及地理意义。 综合思维 综合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及水平气压梯度力等要素,分析大气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的关联,认识热量传递与大气运动的整体性,形成系统认知。 地理实践力 通过模拟热力环流实验、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等实践,提升对大气受热与运动的直观认知,培养实验操作与地理原理应用的实践能力。 课标解读及重难点 课标解读 重难点 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①强调学习要依托示意图; ②行为动词是“说明”和“解释”对学习层次要求较高; ③“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是核心内容 ④学习时要增强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行解释的意识与能力 重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热力环流的成因以及风的形成 难点: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及其意义;解释常见的热力环流 CONTENTS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2.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目录 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球大气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是地球大气的根本热源。 太阳不停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即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波长范围 0.2 0.4 0.75 1.5 4.0 400 可见光 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 紫外线 单位:微米(μm) 红外线 大气的受热过程 散射 吸收 地面反射 地面吸收 大气层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图例: 太阳 辐射 反射 臭氧 吸收紫外线 CO2、水汽吸收红外线 太阳暖大地 大气的受热过程 散射 吸收 地面反射 地面吸收 大气层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图例: 太阳 辐射 反射 太阳暖大地 太阳辐射要穿过厚厚的大气层 小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1/5) 大部分到达地表(2/1) 太阳辐射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大气的受热过程 散射 吸收 地面反射 地面吸收 大气层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图例: 太阳 辐射 反射 大地暖太阳 吸收 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 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 大气的受热过程 散射 吸收 地面反射 地面吸收 大气层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图例: 太阳 辐射 反射 大地暖太阳 吸收 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又以对流、传导等方式 层层向上传递能量 大气的受热过程 散射 吸收 地面反射 地面吸收 大气层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图例: 太阳 辐射 反射 大气还大地 吸收 大气增温的同时形成大气辐射少部分能量射向宇宙空间 大部分向下射回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大气 逆辐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少,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到达地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