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 人教版(2019) / 必修 第一册 /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 第一节 水循环 / 编号:24299355

【学霸笔记】3.1水循环—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共52张PPT)

日期:2025-11-06 科目:高中地理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循环,蒸发,降水,陆地,地理,环节
预览图 12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
(课件网) 第一节 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 第 章 三 新课导入 江河奔流不息,最终注入大海,为什么大海的水没有增多?几千年来很多先哲都试图回答这一问题。公元5世纪,《宋书·天文志》中有人对此问题作了解释(图 3.1):太阳加热海水,使海水蒸发;河流注入大海,补充蒸发的消耗,使海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 这种解释是科学的。蒸发的海水,大部分在适当条件下在海洋上空以降水形式还给大海,小部分则随风来到陆地上空,在适当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上。 图3.1 《宋书·天文志》中关于海水水量维持稳定的解释 问题:这种对海水水量维持稳定的解释科学吗?蒸发的海水去哪儿了呢? 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 认识水循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提供淡水资源的作用,理解人类活动(如跨流域调水、水污染)对水循环的干扰,树立保护水资源、尊重水循环规律、协调人水关系的意识。 区域认知 对比不同区域(如湿润区与干旱区、陆地与海洋)水循环环节(蒸发、降水等)的差异,理解区域地理环境对水循环的影响,明确区域水资源利用的差异与策略。 综合思维 综合水循环的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分析其对地表形态、气候、生物的影响,认识水循环各环节及与其他地理要素的关联,形成整体认知。 地理实践力 通过绘制当地水循环示意图、调查河流径流量变化等实践,提升对水循环的直观认知,培养地理图表绘制与实地调查分析的实践能力。 课标解读及重难点 课标解读 重难点 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①强调学习要依托示意图; ②行为动词是“说明”,对学习层次要求较高; ③“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是核心内容 重点: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难点:结合具体案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CONTENTS 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2.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目录 水循环的过程和成因 水循环的定义和成因 定义: 内因: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运动的过程。 图3.2 水循环示意 水循环的定义和成因 成因: 内因: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存在“固液气”三态转化 外因:太阳辐射和重力能为水循环提供能量和动力 水循环的类型 海上内循环 蒸发 降水 发生领域:海洋表面和海洋上空之间 特点:循环水量最大 作用: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 典例:未登陆的台风 水循环的类型 陆地内循环 植物蒸腾 降水 发生领域:陆地表面和陆地上空之间 特点:循环水量小(补给陆地的水量很小) 作用:对水资源的更新有一定作用,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典例:塔里木河水的蒸发及该流域的降水 蒸发 水循环的类型 海陆间循环 发生领域:海洋和陆地之间 特点:最重要的水循环类型 作用: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典例: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大循环的地表径路环节;夏季风参与了海陆间大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 蒸发 降水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下渗 地下径流 水循环的类型 外流区域既存在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以海陆间循环为主;而内流区域只存在陆地内循环。 三种水循环类型共有的环节:蒸发、降水。 海陆间循环又称为大循环,是指该循环环节最多(包括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范围最广(涉及区域既包括海洋也包括陆地)。但它的参与水量不是最多的,就水循环的参与水量而言,海上内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十倍左右。 水循环的过程 海洋 陆地 蒸 腾 蒸 发 降 水 蒸 发 降 水 陆上内循环 海上内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