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九年级上册 /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 共筑生命家园 / 编号:24311979

【议题式教学】6.2共筑生命家园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07 科目:初中政治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生态,坚持,塞罕坝,问题
预览图 2
初中政治 初中政治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园》 教材解析 本框为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框的内容,是第六课的落脚点,是建设美丽中国、共建生态文明的共识与行为追求的体现。本框包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两目内容,主要讲述“怎么办”的问题,回应我国所面临的人口问题与资源、环境挑战。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但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合理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并不陌生,通过课内外多种形式或多或少对生态文明建设都有所理解,生态文明意识也在内心逐渐形成。这就为学习“共筑生命家园”做好了铺垫,为如何坚持绿色发展提供了知识的准备。从个人层面来说,学生愿意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但缺乏从企业、社会和国家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格局和高度。中学生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处于生态文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认知水平和行为选择能力,需要正确引领并促使其转化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积极力量。 三、教学目标 1.政治认同: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 2.道德修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 3.法治观念:正确理解并遵守党和政府制定的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各项政策,与违反政策的各种行为作斗争。 4.责任意识:在生活中以践行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倡导低碳生活,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教学难点: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五、资源与工具 多媒体教学、网络音视频资源 六、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七、教学内容设计 导入 预设过程(约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一问:你听说过“两山”理念吗? 介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理念 播放视频:“两山”实践成就。 1.思考教师问题,并积极举手发言。 2.认真观看视频。 子议题一:塞罕坝之鉴,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教学内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 预设过程(1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议学材料:塞罕坝机械林场。 提问:用两个词语或者一句话形容你看到的景象。 议学材料:历史上的塞罕坝。 提问:谁是生态问题的“幕后黑手”?谁该为其买单?自然对人类有什么重要意义?如果人类拒绝改变,将会走向怎样的结局?这一事实告诉我们人类和自然是什么关系? 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 塞罕坝的“前世今生” 提问:①塞罕坝一系列变化背后的原因有哪些?②这对我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什么启示? 5.播放关于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付出的视频。 6.介绍“塞罕坝”精神,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分析塞罕坝变化原因。 7.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 8.知识拓展:介绍五大新发展理念。 阅读材料,认真思考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跟随教师引导,结合自身理解,初步理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问题并举手回答问题。 在老师的点拨下,了解“塞罕坝”精神以及塞罕坝变化原因。 在老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