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 人教版(2019) / 必修 第一册 / 第六章 自然灾害 / 第二节 地质灾害 / 编号:24313308

【学霸笔记】6.2 地质灾害 -教学课件+导学案+分层练+思维导图—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日期:2025-11-07 科目:高中地理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地震,灾害,地面,震级,烈度,系统
预览图 0
分布:亚热带、热带季风区、温带季风和海洋性 气候区,沿河、海地区 洪涝灾害 一 危害:淹没农田、聚落,破坏基础设施,造成 农作物减产、人员伤亡等 ( 气 象 灾 害 ) 干旱和旱灾 台风灾害 一 寒潮灾害一 ( 地 质 灾 害 )地震 分布:干旱、半干旱地区,非洲旱灾最严重 危害:农作物大量减产;影响畜牧业;造 成人畜饮水困难等 分布:西北太平洋发生频率最高。北半球7-10月多发 组成: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台风眼 时间: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时节 我国:源自蒙古、西伯利亚地区的寒潮影 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震级:地震能量的大小 烈度: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构造:等震线、震源、震中、地震波等 分布: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等就线 ( 自 然 灾 害 ) 一 滑坡 — — 滑坡:(条件)岩体破碎,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度差 泥 石 流 — — 泥石流:(条件)地形陡峻,松散物质丰富,有大量水流 自然灾害的监测 工程性防御 灾害防御 非工程性防御 ( 手段 )灾前准备一一“未雨绸缪” ( 防 灾 减 灾 )一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一灾中应急一一“雪中送炭” 灾后恢复一一“亡羊补牢” 灾后恢复 ( 自救与互救 )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 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 遥感 · )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 地面条件限制少等优势,能够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 地理信息技 术在防灾减 灾中的应用 全球卫星导 航系统 地理信息技术 一 组成:卫星星座(空间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地面控制部分)和信号接收系统(用户部分) 特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俄罗斯的全 球卫星导航系统 (GLONASS) 、 欧洲的伽 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GALILEO) 和我国的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BDS) 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理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 储、管理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二节·地质灾害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重难分析 1.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地质灾害)的成因2.强调学习要依托资料;3.行为动词是“说明”。对学习的层次要求较高;4.成因是核心内容,侧重地质灾害的“致灾过程”;5.要关注国内外重大地质灾害事件 综合思维 分析气候、地形等对气象灾害的作用,把握灾害成因与影响的关联 重点 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及危害 区域认知 辨析不同区域气象灾害的差异,理解区域环境对灾害类型、强度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 认识气象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联,树立防灾减灾、协调人地关系以降低灾害风险的意识 难点 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发生的原因 地理实践力 通过模拟灾害预警、绘制灾害分布图,提升应对气象灾害的实践能力 知识点一 地震 1.了解地震的发生机制 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_____或_____,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_____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 答案:1、断裂;错位;地震波; 2.理解地震大小的衡量指标 (1)震级:地震_____的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2)烈度: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级、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因素有关。 (3)了解震级与烈度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联系 概念 测量或评定方法 影响因素 震级 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强度的“_____” 通过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面运动的振动幅度来测定 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震级越_____,烈度也越_____ 烈度 烈度是表示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_____的指标 根据人的感觉、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及地面破坏程度等综合评定 震级、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 答案:2、能量;尺子;破坏程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