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历史 课标要求 核心素养 重难分析 1.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2.强调学习要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3.行为动词是“简要描述”,对学习要求较高4.地球的演化过程是核心内容 核心素养 整合地球演化多要素信息,形成综合思维,理解自然环境整体性 重点 地层与化石的研究意义 区域认知 借助典型化石和地层案例认识不同地质时期地球表面区域差异 地球演化的不同历史时期地球的基本面貌、生物演化、形成矿产等特征 人地协调观 明白地球历史漫长与生物演化脆弱,尊重自然、保护生态 难点 根据地层及化石退职地球历史及古地理环境 地理实践力 过模拟地质勘探等活动,增强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生物的演化特点 知识点一 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1.了解地层和化石 (1)地层:地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时间顺序的 。 (2)化石:在 的形成过程中,保存下来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 (3)研究意义: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以及包含的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 和 。 答案:2、(1)层状岩石 (2)沉积岩 (3)生命历史、古地理环境 2.了解地质年代表 (1)地质年代:用来描述 的时间单位。 (2)地质年代表:科学家发现地球演化呈现明显的 ,因此根据地层顺序、生物演化阶段、岩石年龄等把漫长的地球历史按照宙、代、纪等时间单位,进行了系统性编年,形成了地质年代表。 答案:2、(1)地球历史事件 (2)阶段性 生物的生长过程深受地理环境影响,通过研究地层和他们包含的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变迁。宁波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去年在新疆研学时,发现岩层中存在“日射珊瑚”化石。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射珊瑚”化石形成时期,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最有可能为( ) A.温热干燥的荒漠 B.高温多雨的雨林 C.温暖湿润的浅海 D.寒冷干燥的苔原 2.环境变迁可能会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分别出现在( ) A.前寒武纪末期和古生代末期 B.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种类越多。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下列生物中,出现时间最晚的是( ) A.爬行类 B.鸟类 C.两栖类 D.鱼类 4.两栖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 D.前寒武纪 图为某地质剖面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地层形成年代最早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爬行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B.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 C.海洋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D.海洋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7.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兴盛的代表性植物是( ) A.蕨类植物 B.裸子植物 C.被子植物 D.藻类植物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日射珊瑚化石形成于古生代,当时发生多次大的变迁,形成联合古陆。海洋无脊椎生物空前繁盛,地理环境特征为温暖湿润的浅海环境,C正确;高温多雨的雨林、温热干燥的荒漠和寒冷干燥的苔原不适合珊瑚生长,ABD错误。故选C。 2.答案:D 解析: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中生代末期,出现了包括恐龙在内的物种大灭绝事件。综上,D正确。故选D。 3.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鸟类出现在新生代,出现的时间最晚,B正确。故选B。 4.答案:A 解析: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种类越多,古生代时期,两栖类动物横向宽度最大,两栖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A正确。故选A。 5.答案:A 解析: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生物化石。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