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 人教版(2019) / 必修 第一册 /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 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 / 编号:24313332

【学霸笔记】1.3.2地球的历史 -教学课件+导学案+分层练+思维导图—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日期:2025-11-07 科目:高中地理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地球,古生代,演化,距今,生物,海洋
预览图 0
(课件网) 第三节 地球的历史 第二课时 作为最容易辨认的恐龙之一,梁龙(图1.21)是巨型恐龙中的明星,它们体型巨大,最大的身长超过 36 米,脖子长度超过 6 米,尾巴长度更在 10 米以上。1.5 亿年前,在北美洲大平原上,它们是最常见的巨型恐龙。然而,现在人们只能在博物馆通过化石骨架来认识它们。身材这么庞大的动物为什么没能继续在地球上生存下来呢?地球的环境都发生过什么样的变化? 新课导入 1.区域认知:通过分析地层分布,理解不同时期地球生命的演化规律。 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资料,归纳地质历史中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3.地理实践力:利用地质年代表,复述地球生命演化的关键节点。 4.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蓝细菌与叠层石的形成,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及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 1.地质年代表的划分依据及各代主要生物特征。 2.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及其与古环境的关系。 重点 1.理解地层顺序与生物进化阶段的对应关系。 难点 重难点导航 目录 地球的演化历程 地球这颗太阳系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自诞生以来可能发生过怎样的变化? 二 (一)前寒武纪(距今5.41亿年,约占地球历史的 90%) 地球形成之初,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 冥古宙时期(距今46-40亿年),地球上只有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的迹象。 生命的出现和演化与大气层中氧气的增多密不可分。 在此期间,地球的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地球也从一个毫无生机的星球变成多种原始生命的家园。 地球的演化历程 二 (一)前寒武纪(距今5.41亿年,约占地球历史的 90%) 太古宙时期(距今40-25亿年),出现了蓝细菌等原核生物。蓝细菌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 元古宙时期(距今25-5.41亿年),蓝细菌大爆发,大气成分开始发生改变,生物也因此得到进一步发展,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在此期间,地球的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地球也从一个毫无生机的星球变成多种原始生命的家园。 地球的演化历程 二 (一)前寒武纪(距今5.41亿年,约占地球历史的 90%) 前寒武纪是重要的成矿时期,大量的铁、金、镍、铬等矿藏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地层中。 在此期间,地球的大气层、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地球也从一个毫无生机的星球变成多种原始生命的家园。 地球的演化历程 蓝细菌在生长过程中能黏附海水中细小的沉积物,当沉积物增多,蓝细菌需要移动到表层来寻找光源进行代谢。这样,沉积物一层一层地堆积,就形成了垫状或垛状的岩石结构,称为叠层石。图a为安徽宿州元古宙的叠层石,图b为澳大利亚西部沙克湾现存的叠层石。 蓝细菌 意为“远古的生物时代”,可分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其中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二)古生代(距今5.41 亿年—2.52 亿年) 地球的演化历程 古生代期间地壳运动剧烈,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海陆格局发生了多次大的变迁,到了后期地球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称为联合古陆 (二)古生代(距今5.41 亿年—2.52 亿年) 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如三叶虫、笔石、鹦鹉螺等。到了后期,海洋面积缩小,陆地上开始出现低等的植物,但海洋仍是无脊椎动物的世界。 动物发展 地球的演化历程 (二)古生代(距今5.41 亿年—2.52 亿年) 晚古生代是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随着海洋面积进一步缩小,到了中期一些鱼类逐渐进化成能适应陆地环境的两栖类。后期,气候变得干旱,水源稀少,一些两栖动物慢慢进化成更能适应干燥气候的爬行动物,裸子植物开始出现。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形成了茂密的森林,是地质历史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