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会 / 安全教育 / 校园安全(含预防校园欺凌) / 编号:24318952

2025-2026学年中学生主题班会 齐心护校园,携手拒欺凌—如何应对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 课件 (共28张PPT)

日期:2025-11-11 科目:初中班会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欺凌,校园,受害者,表现,行为,若你
预览图 9
初中班会 初中班会
(课件网) 齐心护校园 携手拒欺凌 2025-2026学年中学生主题班会课件★★ 同学们,晨光里的早读、课间的嬉笑、操场的奔跑,本是青春校园最鲜活的模样。可若欺凌的阴影悄悄蔓延,就会给同伴的心灵划上伤痕,给集体温暖蒙上尘埃。今天这场班会,不为生硬说教,只为和大家一起认清欺凌的模样、学会应对的方法,更要传递一份信念 ——— 校园的美好,需要你我用友善守护、用勇气发声。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开启这场 “拒绝欺凌,护佑成长” 的讨论。 第一部分 什么是校园欺凌 若你遭遇不公,别沉默,老师与同学都是你的后盾;若你看见欺凌,别旁观,一句劝阻、一次援手就能撑起防护伞。 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内外、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它既包括直接欺凌也包括间接欺凌。校园欺凌不等同于校园暴力,校园暴力包含校园欺凌,而校园欺凌是最常见的一种校园暴力 。 什么是校园欺凌 2020年,我国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认为,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 《未成年人保护法》进一步从国家法律层面对“学生欺凌”进行了界定,指出“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 01 02 第二部分 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行为 若你遭遇不公,别沉默,老师与同学都是你的后盾;若你看见欺凌,别旁观,一句劝阻、一次援手就能撑起防护伞。 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行为 一、身体欺凌:直接的肢体伤害与强制 此类欺凌最易察觉,核心是通过肢体动作造成对方身体痛苦或财产损失,常见表现包括: 直接暴力:如拳打脚踢、扇耳光、推搡、拖拽,甚至用文具、棍棒等工具殴打; 强制行为:强迫受害者做羞辱性动作(如下跪、学动物叫)、脱衣服、吃脏东西; 财产侵犯:故意抢夺、损坏受害者的文具、书包、零花钱,或撕毁其作业、课本。 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行为 二、语言欺凌:隐性的心理攻击 辱骂与嘲讽:用低俗词汇辱骂,或针对外貌(如 “胖墩”“丑八怪”)、成绩(“笨猪”“倒数第一”)、家庭背景(“穷鬼”“没爹妈的孩子”)进行恶意调侃; 威胁与恐吓:用 “放学堵你”“敢告老师就打你”“让你在学校待不下去” 等话语施压,制造心理恐惧; 谣言与诽谤:编造受害者的虚假信息,并在班级、年级内传播,破坏其声誉。 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行为 三、社交欺凌:隐性的关系孤立 又称 “关系欺凌”,通过操纵人际关系让受害者被集体排斥,隐蔽性强却最易导致长期心理创伤,常见表现包括: 刻意孤立:故意不邀请受害者参加集体活动,同桌间划 “三八线”,甚至教唆他人一起不理睬; 社交排斥:在班级群、朋友圈等场合 “拉黑”“屏蔽” 受害者,或公开说 “我们不跟你玩”,让其陷入孤独; 利用关系施压:以 “不帮我做 XX,就不让大家跟你好” 为由,强迫受害者替自己写作业、打扫卫生,形成 “隐性控制”。 校园欺凌的主要表现行为 四、网络欺凌:突破时空的持续伤害 随着电子产品普及,网络成为欺凌的新场景,伤害具有 “跨时空、易扩散” 的特点,常见表现包括: 线上辱骂与调侃:在社交平台发布针对受害者的侮辱性文字、表情包,或在评论区集体嘲讽; 恶意传播与恶搞:将受害者的照片、视频P成搞笑或羞辱性内容,并转发至多个群聊; 人肉搜索与骚扰:公开受害者的家庭住址、电话、家长微信等隐私信息,甚至组织他人 “私信轰炸”,让受害者及家人遭受持续骚扰。 第三部分 校园欺凌的特点 若你遭遇不公,别沉默,老师与同学都是你的后盾;若你看见欺凌,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