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 会考(学业水平测试)专区 / 学考真题 / 编号:20418165

2023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9-22 科目:高中语文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人工智能,生成,数据,技术,创作者,人类
预览图 3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2023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 本试题卷分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一、阅读与鉴赏(共14小题,4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20世纪40年代,人类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概念。2016年,人工智能首次战胜人类职业围棋选手。2022年,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自然语言大模型可以根据人类指令,迅速完成写文章、绘画、作曲甚至制作视频和动画等任务,其“创作”涉猎的范围几乎可以媲美人类。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基础是类脑神经网络。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海量的训练数据以及必要的算力基础和庞大的数据模型,有力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走向成熟。 在文艺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学习对象是知名艺术家的经典作品。通过处理原始数据,经典作品的风格特点被提取出来,由人工完成数据标注,为下一阶段的新内容生成打下基础,实现由艺术原作到人工智能作品的风格迁移。 伴随各类云计算平台的搭建,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巨大空间。现有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技术模型的驱动形式分为文本驱动型、图像驱动型和复合驱动型。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文本驱动型。用户在人工智能端口界面输入提示文本,就能够便捷地启动智能化写作、作曲、作图,或生成短视频等。 面对加速更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创作者要做出哪些调整才能更好地应对智能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创作过程是创作者就一部作品持之以恒地进行打磨,但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创作者的艺术创意在很短时间内就产出批量内容,风格品质参差不齐,创作者需要从众多“产品”中选取一件进行精心调整。 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能力水平还不足以撼动人类创作者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基于机器学习的参数式内容生成,还是风格迁移的程序应用,它们在极短时间内批量化产出的语段、图像、音频、视频等,都尚未催生出获得公认的人工智能艺术家。 作为一项新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将给文艺创作带来多方面影响。辩证地看,它一方面有助于更加高效、便捷地将艺术创意转化为内容产品,另一方面也因产品数量的激增而面临艺术性和原创性等考验,艺术创作的诗意和不可预期的灵感愈发显得珍贵。 (摘编自杨俊蕾《人工智能在文艺领域的应用和探索》,《人民日报》2023年4月11日) 1.下列对文中“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类脑神经网络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基础。 B.在文艺领域,知名艺术家的经典作品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学习对象。 C.在现有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技术模型的驱动形式中,文本驱动型是应用较多的一种。 D.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能力水平未来能够撼动人类创作者的主体地位。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从人类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概念,到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个过程用了80年左右。 B.大数据时代到来,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C.相比传统的创作过程,创作者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可以省去对作品进行持之以恒打磨以及后续调整的过程。 D.生成式人工智能有助于更高效、便捷地将艺术创意转化为内容产品,艺术创作的诗意和不可预期的灵感愈发显得珍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这有什么依不依。———闹是谁也总要闹一闹的;只要用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抬到男家,捺上花冠,拜堂,关上房门,就完事了。可是祥林嫂真出格,听说那时实在闹得利害,大家还都说大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