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 / 浙科版(2019) /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 第四章 免疫调节 / 第一节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 / 编号:21249455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共含16张PPT)-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学(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4-09-19 科目:高中生物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免疫,细胞,系统,功能,淋巴细胞,感冒
预览图 7
高中生物 高中生物
(课件网) 第四章 免疫调节 第一节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 情境导入 天气突然降温。某同学不停地打喷嚏,初步判断是感冒,身边的好朋友都劝她赶快去医院,但她坚持不去,说:“反正我去不去医院、吃不吃药都得一周左右才能好。” 讨论1:你认为感冒时都要去医院就诊吗?说出你的理由。 普通的感冒在大多数情况下会自愈,可通过多休息、多喝水等方式提高免疫力,或者服用治疗感冒的非处方药等方法进行治疗。但是感冒的原因有多种,并发症也多种多样,不能一概而论。对于流行性感冒,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中国每年死于流感有8.8万 讨论2:这位同学说的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该同学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感冒的病程一般为一周左右。这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首先要识别外来入侵的细菌或病毒,然后要作出反应直至最后清除病原体,这些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免疫: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和动物对病原体的侵害形成了特殊的防御机制。 威尔逊的海绵实验 1907年,威尔逊(H.V.Wilson)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海绵做了一个实验。他用机械方法将海绵体分成单个细胞,当把两个不同种属的海绵细胞在体外混合时,分离的细胞迅速重新聚集成团。有趣的是,只有同种细胞发生聚集,每个聚集体只含同一种着色的海绵细胞。 海绵动物是一类多孔滤食性生物体的统称,是世界上结构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其色泽各不相同。 1.抗原 一、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非己”成分 (1)概念: 所有被免疫细胞识别并排除的“非己”物质称为抗原。 (2)化学本质: (3)抗原分子 蛋白质(多数)、多糖或脂类 体外:病毒、细菌表面的蛋白质,细菌分泌出的毒素 体内:衰老细胞、破损细胞或癌变细胞 ①异物性 ②大分子性 ③特异性、多样性 (4)特点 病原体:可造成感染疾病的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等)和寄生虫 请思考:人体免疫系统如何识别入侵者 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1)存在部位: 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 (2)化学本质: 糖蛋白 (MHC基因属于管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 胚胎发育中产生 (3)产生时间: (4)特点: 除同卵双胞胎以外,没有两个人有相同的MHC分子 3.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卫功能 人体通过免疫系统对“非己”成分给予排斥,这是机体保护性反应,是免疫系统的功能表现。 (2)监控和清除功能 机体内部衰老、破损的细胞或癌变细胞也会被免疫系统监控并清除。 (最基本的功能) P72 胸腺 骨髓 中枢淋巴器官 扁桃体 淋巴结 脾 外周淋巴器官 是生产免疫细胞的场所 特异性免疫启动的部位 1.免疫器官 主要是指淋巴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二、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2.免疫细胞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几种免疫细胞的功能 (一个巨噬细胞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病毒) (1)概念: (3)类型: (2)起源: 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 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 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免疫细胞 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形成P73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成熟后被释放到血液中,它们连续不断地挤过毛细血管的细胞间隙进入组织液,再进入毛细淋巴管,通过淋巴循环返回到血液。淋巴细胞仿佛在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间巡逻,途经各个淋巴结。 当机体发生感染时,识别感染源的淋巴细胞会停留在感染组织附近的淋巴结中,在此增殖、分化为抗击感染的效应细胞。所以,淋巴结和脾是截获抗原,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部位。 3.免疫活性物质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1)概念: 抗体、溶菌酶、细胞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2)种类: ①抗体: B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