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四年级上册 / 第三单元 / 10 爬山虎的脚 / 编号:21250615

【大单元】统编版四上第三单元 第3课时 10.爬山虎的脚 教案+课件

日期:2024-09-19 科目:小学语文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爬山,作者,观察,叶子,细丝,学习
预览图 0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单元 课题:爬山虎的脚 内容分析: 分析课文,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观察。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学习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语言运用: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和兴趣。 思维能力: 在自读、感情朗读、品读等形式多样的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积累精美的语言文字,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审美创造: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和兴趣。 活动流程:子任务一:读懂五粒豌豆的故事 环节一:读悟课文,挖掘作者观察角度 环节二:深入质疑,学习记录方法 环节三:记录个人观察,铺就写作之路 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叶圣陶爷爷的《爬山虎的脚》,了解了文章的脉络,谁来说一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 预设:生长的地方、叶子、爬山虎的脚 教师过渡:我们和作者一起有顺序、有重点、连续观察了爬山虎的叶子,今天我们再来重点学习作者是如何描写爬山虎的脚的? (板书课题)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读悟课文,挖掘作者观察角度。 (一)阅读第一部分。 1.说说爬山虎生长在哪里? (1)小组合作交流。 (2)小组反馈。 预设: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2.圈画出表明爬山虎多而盛词语或句子? 预设: “满”“占了一大片地方”。 3.小组交流:这段话中反复出现了“墙”表明了什么? 分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汇报。 暗示爬山虎是一种善于攀爬的植物。 (二)阅读第2自然段。 思考:这一自然段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 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 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 jūn 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 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 起波纹,好看得很。 (1)生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问题。 (2)指名读第2自然段,集体交流。 预设:抓住“嫩红、嫩绿、一顺儿朝下、均匀、不留一点儿空隙”等词句,体会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以及叶子浓密、均匀的特点,突出叶子给人的“舒服感”,从而感受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的优点。 (三)自由朗读课文第3-5自然段。 1.思考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爬山虎的脚的? (1)小组内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3)合作交流:我们来交流你的阅读体会,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爬山虎的脚呢?选择你体会最深的一个方面来交流。 预设: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2.从下面句子中的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作者进行了细致地观察?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预设1:“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写出了爬山虎脚的位置以及作者的细致观察。 预设2:“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写出了爬山虎脚的形状,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蜗牛的触角,这么细的脚,作者都能看出它的形状,并数出了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十分细致而具体。 预设3:“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写出了爬山虎脚的颜色和作者观察得细致。 小结:通过细丝的位置隐蔽、数量精确、形态细小而卷曲都可以看出作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3.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