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 人教版(2019) / 必修 第一册 /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 第三节 物质的量 / 编号:21252327

物质的量 说课课件(共19张PPT) 人教版(2019)必修一

日期:2024-09-19 科目:高中化学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学生,质的,学习,计量,通过,教学
预览图 7
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
(课件网) 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 说课内容 1.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3.教法分析 4.教学过程 5.板书设计 阿伏伽德罗常数(NA) 相对原子(分子)质量与摩尔质量的单位不同,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4)N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 学生很清楚宏观物质很大, 可以用质量、 体积等物理量计量; 本节内容安排在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排在高中教材如此靠前的位置,足以可见其地位的重要性。 阿伏伽德罗常数(NA) 阿伏伽德罗常数(NA) 则n水= 感受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对概念的了解,体验科学家的艰辛与伟大。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会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感。 相对原子(分子)质量与摩尔质量的单位不同,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情景引入】 生活中的计量 解:已知m水=180g,M水=18g/mol 012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 米:光在真空中 S的时间间隔内所进行的路程的长度为1m 一、教材分析 1 .第一章和第二章前两节基于定性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分类、钠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通过物质的量的学习可以从定量的视角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为后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提供新的视角。 2 .建构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转化关系,可以感受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想,体现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核心素养。 一、教材分析 ①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NA、摩尔质量的概念 ②通过练习掌握n与NA、m与M间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 通过体验“物质的量” 概念的形成过程, 学会运用类比推理、 归纳推理等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 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建构,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感受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对概念的了解,体验科学家的艰辛与伟大。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难点 一、教材分析 突 出 老师引导 学生归纳 突 破 引入、提问 类比、讲述 教学难点 建构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转化关系 m n N 教学重点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形成粒子打包的思维方式 二、学情分析 1.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 学生很清楚宏观物质很大, 可以用质量、 体积等物理量计量; 也知道了微观粒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 2.高一的学生, 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比较高, 主观上有学好的愿望, 但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上还很不成熟, 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 需要老师利用图片、探究活动等将抽象概念可视化,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联结宏观与微观的桥梁,将一个知识点多次讲练以强化对物质的量等概念的理解。 三、教法分析 由于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比较困难:无生动有趣的实验、抽象、复杂;对学生想象力、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如下的的教学方法: 利用图片等手段直观演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利用小动画总结,加深学生印象。 直观演示法 采用循序渐进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问题探究法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会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感。 类比推理法 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讲练结合法 四、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问题探究 课堂练习 课堂总结 导出概念 n mol NA M 问题解决 【情景引入】 生活中的计量 一双筷子 一打铅笔 5Kg大米 在生活中,很多东西常常都不是单个使用,单个购买的。 集团计量购买 单个计量购买 单个计量使用 大头针 √ × √ 大米 √ × × 纸张 √ √ √ 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计量方式,使用表格同学自然可以总结出采用“集团”处理的规律:外观越小的物质,用集团计量更为方便,为学生构建微观粒子的集合、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