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金木水火土》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金木水火土》是一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儿歌,是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单元的第二课。这篇课文以节奏明快、韵律和谐的韵文形式,向学生展示了“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物质,还呈现了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的自然现象。 课文配有简洁明了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文字内容,建立汉字与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不仅能认识简单的汉字,还能初步感受汉字的韵律美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 1.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处于学习的起始阶段,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较差。 2. 大部分学生在学前已经认识了一些汉字,但对汉字的笔画、结构和书写规则还不太了解。 3. 学生对于数字和自然界的基本元素有一定的生活认知,但对于将其与汉字对应起来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学习。 三、核心素养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一、二、三、四、五、上、下”7 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上”4 个字。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观察字形、联系生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3. 审美鉴赏与创造 感受汉字的韵律美,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欣赏课文插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 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五行学说,初步感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4 个字。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 教学难点 理解“金木水火土”与自然界的关系。 感受汉字的韵律美和文化内涵。 五、教学方法 1. 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生字和课文内容。 2. 诵读法:让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感受汉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3. 游戏教学法:采用开火车、摘苹果等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儿歌《数字歌》:“一像铅笔细又长,二像小鸭水上漂,三像耳朵听声音,四像小旗迎风飘,五像钩子来钓鱼。”让学生跟着唱,初步感知数字。 2. 提问:同学们,在这首歌里,我们认识了哪些数字呀?(引导学生说出“一、二、三、四、五”) 3.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数字有关的课文———《金木水火土》。(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指认课文中的生字。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 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4. 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正音。 (三)学习生字 1. 出示生字卡片“一、二、三、四、五、上、下”,让学生认读。 2. 讲解生字的读音和字形。 “一”:读音“yī”,是横画,要写得平稳。 “二”:读音“èr”,上横短,下横长。 “三”:读音“sān”,三横的长短不同,中间一横最短。 “四”:读音“sì”,笔顺是先里头后封口。 “五”:读音“wǔ”,由四笔组成,第二笔是竖。 “上”:读音“shàng”,先写竖,再写短横,最后写长横。 “下”:读音“xià”,先写横,再写竖,最后点。 3. 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4.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姿势。 (四)理解课文 1.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有天地、日月、金木水火土等) 2. 结合插图,讲解课文内容。 一二三四五:这是数字,代表数量。 金木水火土:这是自然界中的五种基本物质。 天地分上下:天在上,地在下。 日月照今古:日月从古至今一直照耀着大地。 3. 让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金木水火土”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