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 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 :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 道德修养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激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树立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的意识。 法治观念 :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理解法治的本质和特征。 健全人格 :了解自信中国人的特点和自信的源泉,自觉做一个追梦人。 责任意识 :增强担当精神和参与能力,将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相结合,明确青少年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教学 重点 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教学 难点 如何做自信中国人。 教学过程 导入 黄河:黄河,中国第二长河,中国人称其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从青藏高原出发,穿高山、越峡谷、汇百川、纳千流,黄河在神州大地奔腾5400余公里,哺育了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滋养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授新课 探究一:大河上下满目新———国梦大舞台 新中国成立前:九曲黄河万里沙。新中国成立前的2500多年间,下游决溢1500多次,改道26次,每一次的灾难都会带来无数百姓的食不果腹、颠沛流离。 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至今,黄河70多年伏秋大汛不决口,20多年不断流,“地上悬河”治理出奇迹,大河奔流,换了新容颜,锦绣满河山。 思考:从往日的连年断流到现在的河畅其流,从生态退化到鸟鸣鱼跃,从自顾不暇到惠泽远方,黄河流域之变对我们实现中国梦有何启示 提示: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沿黄9省区,并在上中下游分别主持召开3场座谈会专题部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为了开好3场座谈会,总书记每次都会亲临黄河一线考察调研,溯历史、问生态、察防洪、访民生。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突出强调“沿黄河省区要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为统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3.弘扬中国精神 依据:五千年来,从大禹治水到今天的水利建设,我们的民族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对黄河的治理,从来没有失去要治理好黄河的信心。正是这样的精神鼓舞着中华民族发展至今,也正是这种精神促使我们的民族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4.凝聚中国力量 小浪底20万人的时空转换,彰显了“仁厚勇武,大义担当”的大爱精神。小浪底移民项目是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支援国家重点工程,为了中华民族的治河大业,安土重迁的父辈人依然选择了离开,面朝老屋、流着复杂的泪水、饱含深情地离开了! 离不开每个人的奋斗 思考:青少年可以为实现中国梦做些什么 提示:树立远大理想,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相结合 弘扬中华文化,可以学习中国的历史、文学、艺术等,为中华民族 的繁荣发展助力。 学习成才:勤奋学习,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与社会实践:可以关注环境保护、公益事业等领域,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知识小结:如何实现中国梦 (1)国家 ①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 ②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③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④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2)人民。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每个人的奋斗 探究二:华夏根脉文明始———做自信中国人 合作探究:1.作为黄河“母亲”的子女,如果说让你围绕黄河来展示作为中国人的自信,你会如何着手 2.为何我们作为中国人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