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2024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同步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战国时期开始的标志是( ) A.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B.田氏代齐C.周武王伐纣D.周平王东迁 2.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国是由( )分裂而来。 A.齐国B.晋国C.楚国D.燕国 3.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改革,其目的是( ) A.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B.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C.维护周天子的权威D.推广儒家思想 4.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变法是( ) A.李悝变法B.吴起变法C.商鞅变法D.申不害变法 5.商鞅变法开始于哪一年( ) A.公元前356年B.公元前355年C.公元前221年D.公元前207年 6.商鞅变法中,对旧贵族打击最大的是( ) A.废除井田制B.奖励军功C.建立县制D.统一度量衡 7.商鞅变法中,哪一项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A.废除井田制B.奖励耕织C.建立县制D.奖励军功 8.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反映出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 ) A.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C.奖励军功D.建立县制 9.战国时期,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诸侯国的关键因素是( ) A.李悝变法B.吴起变法C.商鞅变法D.申不害变法 10.商鞅变法遭到秦国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主要是因为变法( ) A.鼓励耕织B.废除井田制C.实行什伍连坐法D.奖励军功 11.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时期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B.商鞅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一致反对,最终失败 C.商鞅变法主要是在经济方面进行改革,对政治制度的影响不大 D.商鞅变法后,秦国迅速灭亡 12.战国时期,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于( ) A.秦国B.赵国C.魏国D.楚国 13.都江堰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洪灌溉B.运输物资C.防御外敌D.观光旅游 14.都江堰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 A.李冰B.商鞅C.吴起D.孙膑 15.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主要得益于( )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B.水利工程的修建C.各国重视农业生产D.以上都是 16.战国时期,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兴地主阶级产生的主要途径是( ) A.贵族世袭B.土地兼并C.军功赏赐D.平民经商致富 17.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更加频繁,战争的特点是( ) A.以争夺土地和人口为主B.规模小、时间短C.以兼并他国、统一全国为目标D.战争破坏性小 18.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 A.社会大变革B.私学的兴起C.士人的崛起D.诸侯争霸的需要 19.以下属于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主张是( ) A.“兼爱”“非攻”B.实行“仁政”C.以法治国D.顺应自然和民心 20.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老子B.孔子C.孟子D.庄子 21.主张“以法治国”的学派是( ) A.墨家B.儒家C.法家D.道家 22.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改革,逐步确立了( ) A.禅让制B.世袭制C.封建制度D.奴隶制 23.商鞅变法中,奖励耕织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B.限制商业活动C.增加国家财政收入D.以上都是 24.战国时期,秦国能够在众多诸侯国中脱颖而出,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地理位置优越B.实行商鞅变法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D.秦王的雄才大略 25.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 ) A.创新精神B.环保意识C.团结协作精神D.以上都是 二、非选择题() 26.(10分)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7.(10分)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28.(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