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八年级上册(2024) /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第12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 编号:24179598

第12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教案)-【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日期:2025-10-23 科目:初中历史 类型:教案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历史,传播,中国共产党,中共,学生
预览图 2
初中历史 初中历史
一蓑烟雨工作室基于2022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课型 新授 授课人 课题 第12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课时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单元的关键内容,上承五四运动的思想与阶级基础,下启国民革命运动,具有关键承转作用。教材先阐述马克思主义传播,突出李大钊的先驱作用及与工人运动结合的过程,明确思想与阶级基础;再聚焦中共成立,详述早期党组织分布、一大召开细节及二大纲领突破,强调诞生的历史必然性与意义;最后呈现工人运动高涨,以京汉铁路大罢工为重点,体现实践探索与教训总结。教材注重史料实证,穿插地图、表格、人物事迹等,兼顾知识传授与精神引领,帮助学生理解中共诞生是历史选择,培养家国情怀。 二、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他们已学过五四运动,对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有初步认知,但对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共诞生的关联理解较浅。学生对红船、罢工等故事性内容兴趣浓厚,但对“纲领”“阶级基础”等抽象概念理解困难,易混淆中共一大与二大的内容。教学中需多用故事化史料和对比表格,化抽象为具体,引导学生理解中共诞生的必然性及革命道路的探索。 三、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等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感悟伟大建党精神。依据新课标要求,本课需要重点落实以下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共一大、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等基本史实。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2.采用直观教学法,运用历史图文资料,讲解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运用自学、质疑、分组讨论法,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体会“红船精神”,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一个伟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民族独立,走向了繁荣富强。(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点 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召开;全国工人运动高涨的史实。 五、教学难点 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工人运动失败的教训与革命策略调整的必要性。 六、教学方法 问题法、讲授法、史料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七、学习方法 自主归纳、材料分析、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复备 (一) 新课导入 【导入】展示救亡图存探索之路: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当旧的道路走不通时,中国需要新的力量、新的思想。1921年,一个新的政党诞生了!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12课《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思考问题并准备步入本课学习。 通过对比近代中国救亡运动的失败,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二) 新课讲授 环节一:理论指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 1.名词解释 【引导】出示图文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材料进行名词解释———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 【回答】①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工业社会,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建立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②十月革命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暴力推翻了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由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 通过图文材料引导学生自主解释核心概念,培养史料解读能力,为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理论基础,落实史料实证素养。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提问】李大钊在中国第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