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课导入 第八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先秦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成就。通过《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了解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 2.通过图片、文物、等,知道青铜器的功能和铸造特点,了解甲骨文的地位价值。通过阅读诗经和《楚辞》的部分内容,了解先秦时代的艺术发展。 3.学习先秦灿烂文明,了解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 时空坐标 第 部分 壹 天文、历法和医学 一、天文 阅读教材44页,归纳夏商周时期的天文成就。 原始社会 商朝 西周 春秋 为从事农业生产,对天文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总结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 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颗彗星扫过北斗,这是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左传·鲁文公十四年》 二、历法 阅读教材44页,归纳夏商周时期的历法成就。 夏朝 商朝 战国 可能有了历法 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甲骨文中已经开始出现干支纪日 人们测定出一年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 先民为什么要研究并总结天文历法? 指导农业生产 三、医学 阅读教材44-45页,归纳夏商周时期的医学成就。 远古时期 战国时期 神农尝百草,认识了一些治病药物。 ①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②使用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黄帝内经》,总结当时的医学经验,介绍了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 扁鹊行医画像石拓片(局部) 图中鸟身人首描绘的是局鹊,由于对也的崇拜,后人就把他神化了。 我国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一部医书, 被后世尊为“医家之宗”。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第 部分 贰 甲骨文与青铜器 一、甲骨文 什么是甲骨文? 商朝时期,人们常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对许多事情进行占卜,把占卜情况用文字形式刻在甲骨上。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刻有文字的商朝牛骨 刻有文字的商朝龟甲 【自主学习】阅读P45-46,完成对甲骨文概况的探索。(发现、记载的主要内容、造字法、分析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发现时间: 发现人: 出土地点: 记载内容: 1899年 王懿荣 河南、山东、陕西 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内容十分丰富 占卜是否派子商去攻打基方(国) 占卜今年的收成好不好 占卜是否要用一头牛来祭祀小丁 占卜祭祀祖先的当天会不会下雨 战争 农业 祭祀 天气 材料: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尚书》 据材料,分析甲骨文有何重大意义?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证明。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二、青铜器 含义: 青铜器,青铜器指以铜、锡、铅为主要原料铸造加工而成的器具。刚刚铸造完成的青铜器是金色,但因为出土的青铜因为时间流失产生锈蚀后变为青绿色,被称为青铜。 中国国家博物馆山西酒务头考古成果 发展: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由国家掌控,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制作工艺高超; 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832.84千克。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千克,需300多人同时工作。 四羊方尊,颈部高耸,尊四角各塑一羊。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形象传神。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巧夺天工,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