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共产党诞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阶级、组织基础及外部条件,梳理中共一大、二大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理解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概况及启示。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材料、小组讨论,提升信息提取和合作探究能力;借助地图、图片等史料,培养历史时空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共产党诞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感悟伟大建党精神和 “红船精神”,增强对党的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中共一大、二大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认识工人运动失败给中国共产党的启示。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史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播放短视频《百年求索》片段,展示近代中国各阶层救亡图存的失败历程(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提问:“在各种救国方案纷纷破产后,中国的出路在哪里?是什么事件为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 引出本节课主题 ——— 中国共产党诞生。 (二)新课讲授(30 分钟) 1. 暗夜求索 ——— 近代中国的屈辱与抗争(回顾旧知) 呈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近代中国屈辱史。 提问:“近代以来,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分别进行了哪些救国努力?结果如何?”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各阶层努力均以失败告终,中国急需新的革命力量和指导思想。 2. 曙光初现 ———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展示李大钊《庶民的胜利》节选、五四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数据(200 多篇相关文章),以及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觉悟社等团体图片。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有哪些表现?” 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归纳:发表文章、出版刊物、成立研究宣传团体。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呈现 1894 年、1913 年、1920 年中国工人数量数据图表(10 万人、120 万人、195 万人),结合吴玉章回忆录材料。 提问:“材料说明什么问题?工人阶级壮大对中国革命有何意义?” 学生分析后,教师强调:工人阶级成为革命新力量,为党诞生提供阶级基础。 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 展示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介绍 1920 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第一个早期组织,李大钊在北京建立早期组织,“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的史实。 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简要介绍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的支持,说明其为党诞生提供外部助力。 3. 红船启航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共一大 播放中共一大相关纪录片片段,展示上海会址、嘉兴南湖红船图片。 引导学生梳理中共一大概况:时间(1921 年 7 月 23 日)、地点(上海→嘉兴南湖)、成员(毛泽东、董必武等)、内容(确定党名、奋斗目标、中心工作、中央机构)。 强调: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共二大 呈现中共二大遗址图片和民主革命纲领内容(最低纲领:反帝反封建;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对比中共一大奋斗目标,提问:“中共二大制定的纲领有何进步?”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第一次提出明确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符合中国国情。 4. 风起云涌 ———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展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图片、1922-1923 年工人罢工列表(香港海员罢工、安源路矿工人罢工等)。 重点讲解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时间(1923 年 2 月)、口号(“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结果(遭镇压,二七惨案)、启示(单枪匹马无法胜利,需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