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 期中专区 / 高一上学期 / 编号:21691868

甘肃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9-27 科目:高中历史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答题,卡上,加强,全国,时期,氏族
预览图 4
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距今约4600~3700年的白羊村遗址,位于云南金沙江流域中游地区。经考古发掘,在白羊村遗址发现了房屋、墓葬、灰坑等遗迹,还发掘出大量稻、粟和黍等植物遗存。这表明,白羊村遗址时期,该地区( ) A.栽培作物定居生活 B.具备国家初始状态 C.开始从事农业生产 D.出现早期文明曙光 2.西周封建过程中,诸侯还受封有一定的人民。周公的儿子鲁侯伯禽受封的六个殷人氏族,就是随伯禽迁过去的,这六个殷人氏族和伯禽所带的周人氏族,构成鲁人的主体。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强化血缘认同 B.加强中央集权 C.实现氏族平等 D.维护社会稳定 3.公元前334年,迫于秦国的军事压力,魏改善与齐的关系,与齐会于徐州,魏尊齐为王,齐亦承认魏为王,史称“徐州相王”。这反映出当时( ) A.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B.周王室开始衰微 C.传统秩序遭到破坏 D.士阶层日益崛起 4.据统计,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一年,与“六雄”共作战65次,获全胜的达58次。上述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秦国实行( ) A.重农抑商政策 B.什伍连坐 C.“废井田,开阡陌” D.奖励军功 5.秦朝建立后,以嬴政一人之力远不能包揽全国所有政务,为提高行政效率,保证行政质量,他在中央采取的关键措施是( ) A.确立军功爵制 B.设立三公九卿 C.建立户籍制度 D.推广郡县制度 6.下表为秦末部分起兵反秦、叛秦者的身份。 人物 身份 陈胜、吴广 屯长(秦军队下级官吏) 刘邦 沛县泗水亭长(县以下治安官吏) 萧何 沛县主吏掾(县令属吏) 曹参 沛县狱掾(典狱长) 殷通 会稽郡守 任嚣 南海郡尉 由此推知,秦迅速败亡的重要因素是( ) A.对外战争动员频繁 B.六国贵族势力活跃 C.地方治理体系崩溃 D.底层民众反抗激烈 7.汉代前期汉高祖将一般政务完全交付丞相,由丞相全权处理。从汉武帝开始到汉宣帝,皇帝将一些侍从委以重任,让他们参与谋议国家政事。汉武帝此举( ) A.旨在调整中枢加强专制统治 B.使决策机制逐渐专业化 C.缓和了中央各部门间的矛盾 D.致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8.东汉史书非常重视符命、灾变和祥瑞的书写,如《汉书》中多次提到刘邦受命称帝的符篆,《东观汉记》中记载刘秀出生时“有赤光,室中尽明”。这说明东汉( ) A.民众普遍认同天人感应学说 B.史书撰写服务于政治统治需要 C.祥瑞文化植根于久远的传统 D.儒学成为改朝易代的理论依据 9.下表为西汉和西晋时期,全国所设郡数的对比表(单位:个)。这一变化反映了( ) 朝代 全国所辖郡数 秦岭淮河以北郡数 秦岭淮河以南郡数 西汉 103 74 29 西晋 162 86 76 A.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B.全国人口大幅增长 C.南方地区逐渐得到开发 D.统治疆域不断扩大 10.下图为魏晋时期的画像砖。画像砖上的人物用一个叉状的工具穿肉并进行炙烤。据记载,“炙”本是游牧民族烹饪肉类的方法,魏晋时期,“中国尚之,贵人富室,必畜其器,吉享嘉宾,皆以为先。”这反映了( ) A.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互鉴密切 B.各民族间差异渐趋消失 C.中原地区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D.民族交融丰富物质文化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