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 月考专区 / 高一上学期 / 编号:23958584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9-26 科目:高中历史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排除,文明,文化,可知,时期,城址
预览图 0
2025年秋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总分60分) 1.【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 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中原地区的农作物种类和 家畜种类增多,这反映了当时农耕经济得到发展,B项正确;材料所述“开始普遍种植水稻”并 不意味着中原地区是水稻的发源地,结合所学可知,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排除 A项;虽然材料中提及了“黄牛”,但是无法据此说明当时农用动力发生变化,排除C项;仅由 材料不能得出中原地区“轮作复种技术发达”的结论,排除D项。 2.【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 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良渚文化遗址中的钺 杖礼器“柄端都握在墓主人的左手中”,可以看出此时的"钺”已成为象征军事指挥权的利器,说 明该时期已经出现阶级分化,D项正确;同时,可以看出良渚文化己经出现早期国家形态但并 未成熟,排除A项;专制王权在秦朝建立,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且时间不符,排除B项;治 铁技术在战国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A【详解】中国最早出现耕作栽培养育是在新石器时代,中国文化的源头应始 于新石器时代,故选A项;B、C、D三项都在A项时间之后,故排除。 4.【答案】A【详解】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新石器时期(中国)。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龙山文化时期小型城址林立,反映出当 时可能存在众多相对独立的部落或部落联盟,处于“邦国时代”。而二里头文化时期超大型都邑 崛起,各地城址相继废毁,这意味着出现了具有强大凝聚力和统治力的中心聚落,众多小型聚 落的独立性减弱,开始向以大型都邑为核心的更高层次的社会组织形式转变,这种变化是中华 文明由部落向国家演变的重要标志,A项正确;仅从城址的变化不能直接得出夏王朝政治统治 趋于稳定的结论。二里头文化虽被认为可能与夏文化相关,但不能简单将城址变化等同于夏王 朝统治稳定,因为没有足够证据表明这些城址的废毁是夏王朝有效统治的结果,排除B项: 材料重点是城址的变化所反映的社会发展趋势,虽然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有密切关系,但题干 中城址变化的信息主要是用来体现社会形态的演变,而非确定文化归属,排除C项;中国在 龙山文化时期就已经进入阶级社会,到二里头文化时期,社会的阶级分化和国家形态应该更加 成熟,而不是“即将迈入”,排除D项。故选A项。 5.D【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 (中国)。根据材料“位于成都平原的广汉三星堆祭祀遗址出土的青铜尊、罍等酒器是典型的商 文明器物,但出土的青铜人像、青铜面具等文物,在其他商代遗址中并未出现过”结合所学可 知,三星堆文明出士了商文明的典型器物,体现了与商文明的一体性;同时又有独特的青铜人 像、青铜面具等文物,体现了文明的多元性,很好地反映了多元一体的文明发展特征,D项正 确;题干主要强调的是三星堆文明文物的特点,未涉及早期国家认同相关内容,排除A项: 虽然三星堆出土了商文明典型器物,但仅从这一点不能得出商文明“开始”影响长江流域的结论, 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题干只是表明三星堆文明与商文明有一定联系,以及自身的独特性, 并没有体现出“各地区文明相互交流碰撞的广泛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南阳一中 2025 年秋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考古发现,从龙山文化到二里头文化时期,中原地区在以聚类作物为代表的农业生产和以 家猪为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