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 月考专区 / 高三 / 编号:23958574

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含答案)

日期:2025-09-26 科目:高中历史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文化,格局,政治,多元,各民族,一体
预览图 0
历史参考答案 BABDD ABDBA CBBBAD 17.(1)推行郡县制,加强对西南地区的行政管理;修建交通道路,加强西南地区与内地间的联系;组织移民,与当地人民共同开发西南边疆;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6分,1点2分,3点6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满分不得超过6分。) (2)主要方式:和亲;会盟;册封;设置机构;羁縻政策。(4分,1点1分,4点4分。满分不得超过4分。) 特点:措施灵活,方式多样;因俗而治,因地制宜;政策开明,怀柔为主。(4分,1点2分,2点4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满分不得超过4分。) (3)变化:从土司制度到改土归流;从因地制宜到与内地一体化;从间接统治到直接统治。(6分,1点2分,3点6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满分不得超过6分。) 意义: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社会进步;推动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民族交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后世边疆治理提供了借鉴;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近现代中国版图的奠定。(5分,1点2分,2点4分,3点及以上5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满分不得超过5分。 18.示例一:选取“大一统的政治理念和政治格局是政治纽带” 观点:大一统的政治理念与政治格局,是维系各民族凝聚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政治纽带,为多元一体格局形成提供政治保障。 阐述: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将王室子弟、功臣分封至各地,既扩大统治区域,又使周文化传播到黄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初步奠定大一统政治理念的基础。秦朝统一六国后,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打破地域与民族隔阂,实现“书同文、车同轨”,将不同地域的民族纳入统一政治体系,强化了大一统政治格局。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同时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与西域各民族联系,使大一统理念进一步深化。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完善中央集权,对边疆地区采取羁縻政策,如设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将突厥、回纥等民族纳入统治体系,巩固了大一统政治格局,推动各民族在统一政权下交往交融。 结论:大一统的政治理念与政治格局,使各民族在统一政权框架内不断交流融合,强化了民族凝聚力,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坚实政治基础,对当代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示例二:选取“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是精神纽带” 观点: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各民族文化精华,是凝聚各民族情感、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为多元一体格局提供精神支撑。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相互碰撞,形成多元文化格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学确立为正统思想,同时吸收法家、阴阳家等思想精华,使儒学成为兼容并蓄的文化体系,成为各民族共同的文化认同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汉化政策,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学习汉族典章制度与文化,同时少数民族文化也融入中原文化,如胡乐、胡舞传入,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隋唐时期,文化开放包容,吸收西域文化、佛教文化等,形成辉煌的盛唐文化,各民族在文化交流中增强认同,如突厥、吐蕃等民族学习中原文化,中原文化也吸收各民族文化特色,使中华文化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结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既保留各民族文化特色,又形成共同的文化内核,增强了各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精神根基,对当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19.(1)历史信息:西周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