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千年运河 生生不息》教学设计 课题 千年运河 生生不息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人·自然·社会 年级 五上 核心素养目标 1、了解京杭大运河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中国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2、学习京杭大运河,掌握基本信息:包括它的开凿历史、地理位置(如北起哪里,南至哪里)、概貌以及沟通的水系(如五大水系)等。3、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不同时期的京杭大运河地图,了解大运河的历史变迁和概貌,学会全面、辩证地分析历史现象。4、通过了解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京杭大运河对中国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分享交流活动 教学难点 1、完成课堂练习2、了解大运河的历史变迁和概貌,学会全面、辩证地分析历史现象 教学准备 课件、教案、导入视频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第12课《千年运河 生生不息》1.板书课题。2.视频导入3.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新疆坎儿井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 观看视频,思考、从新知引入中获取信息。 通过观看视频和深入思考,激发学生对本课主题内容的初步认识。 讲授新课 新知讲解贯通南北历史悠久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千米。在历史上,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工程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春秋时期。为了北上讨伐齐国,吴国开挖了一条连通长江和淮河的水上航道,当时称为邗(hán)沟,长约170千米。这条运河就是京杭大运河的起源。第二个时期是隋朝时期。主要是开凿通济渠和永济渠。第三个时期是元朝时期。当时为了运粮方便避免绕道洛阳,修建了济州、会通、通惠等河道。明清时期,又对大运河中的许多河段进行了改造,使京杭大运河成为南北水运干线。交流说一说古代开凿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1. 交通运输:运河的开凿主要是为了方便水上交通,提高运输效率。2. 灌溉农业:运河可以引水灌溉农田,保障粮食供应。3. 防洪排涝:通过运河的建设,可以有效调节水位,防止洪水泛滥,保护沿岸地区的安全。4. 经济发展:运河的开凿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商业活动,推动了城市的繁荣。黄金水道 崭新面貌目前,京杭大运河的通航里程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运河内,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运河两岸,风光秀丽,景色迷人。京杭大运河浙江段全长129千米,全线实施标准化美化工程,成为全国闻名的样板航道。活动查找资料,讨论当下人们应如何保护京杭大运河。保护京杭大运河不仅是对历史遗产的尊重,也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下是一些建议,讨论人们应如何保护京杭大运河:1. 加强法律法规: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对大运河的保护责任,设立专门的保护机构,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2. 生态保护:加强对运河沿岸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水污染和生态破坏。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方式,改善运河周边的生态环境。3. 文化遗产保护:对运河沿线的历史遗迹、文化遗产进行系统的调查和保护,修复和维护古建筑、桥梁等,确保其历史价值得以保存。4. 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运河的保护工作,通过志愿活动、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运河的重要性。5. 可持续发展:在运河沿线发展旅游、商业等活动时,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避免过度开发,确保运河的生态和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