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 酸》 教学设计 一、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认识乙酸的结构及主要性质及应用,结合典型实例认识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 (2)能描述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及相应性质实验的现象,能书写相关方程式,能利用这些物质的主要性质进行鉴别 。 2.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编排在山东科学技术-出卷网-出版的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第三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二课时《乙酸》。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只是简单地介绍了乙酸的物理性质以及用途,没有从分子组成和分子结构等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所以本课在初中知识以及前一节中学习了乙醇分子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乙酸的分子结构和酸性以及酯化反应,并学会用有机物的分子组成和结构来分析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让学生逐步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教材这样的编写,所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一些生活中有代表性的有机物,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有利于他们自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同时对理科生在选修五中系统的学习羧酸以及有机物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学情分析 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出发,通过前几节课中对甲烷、乙烯、苯以及乙醇的学习,学生对有机物的学习方法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明白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此时的学生处在高中一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较活跃,有积极的参与意识和较强的表现欲,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有小组合作以及实验探究的经验,能积极参与讨论。 4.体现的核心素养: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基于碳原子的成键特点认识乙酸的结构特征,能描述、辨识乙酸物理、化学性质。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通过对乙酸的学习,体会有机反应在反应条件、反应试剂及反应产物等方面的差异,深化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学科观念。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根据教材中的探究问题,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并观察现象,对实验现象做出解释,发现和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二、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111页,能说出乙酸的物理性质,观察乙酸的分子模型,能说出乙酸的结构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能说出乙酸的化学性质,描述酯化反应的原理,正确书写乙酸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评价任务 分析预测,动手操作实验验证预测结果;并完成巩固练习,正确率不低于80%。(检测目标) 四、设计思路 食醋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调味品,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学生对食醋已经很熟悉,从学生已有的与食醋相关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常见物质,学生易于接受,同时结合黑塔造醋的历史事例,讲述醋的来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兴趣。在本节课在九年级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将对乙酸的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进行重点研究,学生根据预测,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乙酸的弱酸性和酯化反应,同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来解释酯化反应的实质,让学生明白酯化反应生成物中的水是由醇提供氢原子和酸提供羟基形成的。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巩固练习,检验本节课目标达成度。课后作业布置的小实验探究,与生活实际相连,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让学生学以致用,也使本节课内容更加丰富。 五、设计思路 重点:乙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难点:酸性、酯化反应实验探究。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探究式法等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提问:大家都尝过醋吗?什么滋味?醋的来历的小故事醋在生活中的应用 预期回答:尝过,酸酸的。观看PPT:醋的来历和醋在生活中的应用。 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