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那一年,面包飘香 【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指导学生学习面包师傅身处逆境、立志成才的精神; 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倒叙和设置悬念的写作特点; 3、通过学习本文,启发学生懂得关爱他人,学会自强自立。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意,体会本文的思想内涵;分析面包师傅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体会本文运用的倒叙和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叙述事件;启发学生懂得关爱他人,学会自强自立。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由李开复对李家同的评价导入新课 李开复这样评价他:“在大智和大爱中感悟人生,这也许是对他流淌在笔尖的温情文字和质朴情怀的最好解读,一面是成就斐然的科学家、教育家,另一面是至情至性、关爱世人的随笔作家,他用充满智慧和善良的心,为每一个希望在心底获得安宁与澄净的读者提供了一段最美的阅读旅程。”他是为贫童服务的大学校长,特蕾莎修女“穷人救济院”里的义工。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台湾作家李家同。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李家同,走进《那一年,面包飘香》(展示课件) 二、新课讲授 1、学生默读课文,尝试给文章分段,并概括段落内容。 请学生回答,师归纳全文20个自然段可分为五个部分,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2自然段),不知名的人送面包给“我”;第二部分(3~8自然段),老师(“我”)做客面包店,品尝飘香的面包;第三部分(9~13自然段),追忆面包师傅学生时代的一段往事;第四部分(14~18自然段),老师与老板(学生)会面;第五部分(19~20自然段),写老师的评价和感受。(展示课件) 2、学生浏览第一、二部分内容分析本文作者在写作上的两个突出特点 生答,师总结倒叙和设置悬念 (1)第一部分 ①这是全文倒叙的起点。表面上写老师愿吃面包,有不知名的人送面包给“我”,实际是先交代事件的结果:学生创业成功,制作出全台湾找不到的高级面包。这部分暗写学生不忘师生情,为后文埋下伏笔。 ②这里出现悬念一:有不知名的人送面包给“我”。 (2)第二部分 ①这是全文倒叙的继续推进。表面写老师为找到送面包的人,尾随人后,来到面包店,做客面包店,实际是暗写学生的人格、技术和品位。人格高尚表现在不忘老师的恩德,特别关照老师,准备下午茶热情周到地招待老师;技术水平高超表现在面包香味扑鼻,吃起来满口留香,以及大批食客的反应等;品位高雅表现在第5段对面包店环境的描写,耐人寻味。 ②这里出现悬念二:老师来受到特别照顾;悬念三:老师吃了刚出炉的食物满口留香,大师傅说更精彩的还在后面。(展示课件) 三、分析探究 1、问题思考 (1)提问“我当年劝他要学得一计随身,他现在岂止一计随身,他应该是绝技随身了。”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面包师傅的这一特点? 让学生从文章中找出相关信息并加以总结 师总结:精巧的店面设计(第5自然段)、美味的各式面包(第6~7自然段)、厉害的心算技能(第10~11自然段)(展示课件) (2)提问: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那一年,面包飘香》? 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总结:既指老师收到和吃到了满口留香风味独特的面包,又指学生凭着自己制作面包的一技之长取得了创业的成功,让人感到了成功的馨香,同时也指当年老师送给学生的那批“面包”永远在学生心中飘香,师恩飘香。 (3)提问:面包师傅也曾一度叛逆,是什么让他最终获得成功? 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总结:老师劝导学生“不要学坏,总要有一技随身”;学生自己在逆境中不怕困难,有上进心、不放弃,能立志成才,通过一心一意学做面包并成功创业,用行动来感恩老师。(课件展示) 2、关键语句的理解 (1)“我的学生虽然从来没有回过我的信,却始终对我未能忘情。”(第18自然段) 生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归纳:这是文章的一个议论性的句子,意在赞扬面包师傅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