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复习和素材积累 “审美能力” 材料分析+立意指导+标题范例+素材积累+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对此你怎么看? 要求:题目自拟,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字数不少于800字。 一、材料分析 这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言论,其核心在于探讨审美主体的主观条件(音乐感的耳朵)与审美对象(音乐)之间的关系,深刻揭示了审美能力在审美活动中的重要性。 “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句话中的关键词为“音乐感的耳朵”和“音乐”。“音乐感的耳朵”并非单纯指生理意义上的听觉器官,而是一种具备音乐审美能力的象征,它涵盖了对音乐的感知、理解、欣赏等多方面的素养。拥有这样的“耳朵”,意味着个体能够敏锐地捕捉音乐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体会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与意境。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载体,通过声音的组合与流动来表达丰富的内涵。 从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关系角度剖析,一方面,审美对象(音乐)具有客观存在性,其本身具备美的特质,这种美是基于音乐的创作规律、艺术技巧以及所蕴含的情感等因素而形成的。例如古典音乐中,巴赫的赋格曲以其严谨的结构、精妙的对位法展现出独特的和谐之美;肖邦的钢琴曲则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感,通过灵动的旋律传递出细腻的情绪。然而,另一方面,审美对象的意义并非天然地、直接地呈现给所有人,它需要审美主体具备相应的审美能力才能被感知和理解。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而言,即便音乐本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无法引起其共鸣,无法领略到其中的美妙。这就如同面对一幅精美的画作,若观者不具备基本的艺术鉴赏能力,便难以体会画家通过色彩、线条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 从个体成长与环境影响的角度来看,“音乐感的耳朵”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后天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及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一个人如果从小生活在充满音乐氛围的家庭中,接触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接受专业的音乐教育,那么他更有可能培养出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相反,如果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极少接触音乐,缺乏对音乐的学习与了解,就很难具备这种“音乐感的耳朵”。例如,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教育资源匮乏,孩子们接触音乐的机会有限,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相对较弱。 从社会文化层面分析,这句话反映了审美能力在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群体中的差异。不同的文化孕育出不同风格的音乐,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音乐的审美标准和感知方式也不尽相同。例如西方古典音乐注重和声、曲式的严谨性,而中国传统音乐则更强调旋律的线性美感和意境的营造。如果一个人不了解西方音乐的文化背景和创作规则,就难以真正欣赏西方古典音乐的魅力。同样,外国人若不理解中国文化中对意境的追求,也可能无法领略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韵味。 从任务驱动角度,题目要求我们对“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一观点发表看法。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审美能力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思考如何提升审美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在个人生活、社会文化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正面阐述审美能力的重要性,也可以从反面论述缺乏审美能力的遗憾;可以探讨个体如何培养审美能力,也可以分析社会环境对审美能力培养的影响等。通过合理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现对这一话题的深入思考。 二、立意指导 1. 强调审美能力的重要性:论述审美能力如同开启艺术宝藏的钥匙,对于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起着关键作用。拥有良好的审美能力,能让我们在面对各种艺术形式时,领略其魅力,丰富精神世界。例如,在欣赏文学作品、绘画、雕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