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 为什么要读鲁迅 用一句话来回答,那就是为了了解和 认识我们自身所处的文化。 一百多年来,对中国文化有最深入了解的,鲁迅是第一 人。他的眼光很"毒",他重新发现了中国和中国人。他对 中国文化的观察、思考,不是书斋中隔岸观火的学问,而是 带有痛切感触的、从生命体验中总结的人生智慧。 ———温 儒 敏 《青年人为什么读鲁迅 》 教学目标 明确“拿来主义”的含义。 掌握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及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常 见的论证方法。 揣摩文中的重点词句,领悟本文犀利、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 领会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发扬“拿来主 义”精神,在阅读中外作品时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1 2 4 3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 豫 才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 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 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 世界文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件或动向的 文艺性论文。特点是"杂而有文",短小、锋利、 隽永,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在剧烈的社会斗争 中杂文是战斗的利器;在和平建设年代,它也能起到 赞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针砭时弊的作用。 杂文 1、战斗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2、论辩性、形象性的有机结合。 3、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 4、短小精悍。 杂文特点 研读文本 · 1、文章标题是“拿来主义”,那“拿来主义” 的含义是什么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精读探究 2、“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怎么理解 “运用脑髓”指用脑筋独立思考,有主见; “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别力; “自己来拿”指要有选择,自己拿。 研读文本 3、怎么“拿来” (1)第8段“大宅子”比喻什么 文化遗产 (2)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态度。 破 否定 比喻论证 态度 怕污染、徘徊 不敢走进门 勃然大怒,放一 把火烧光 羡慕旧主人,欣 欣然接受一切 本质 害怕逃避 逃避主义 全盘否定 虚无主义 全盘肯定 投降主义 喻体 孱头 昏蛋 废物 比喻论证 本体 应采取的态度 有益无害完全吸收 有益有害批判地吸收 无益无害保存一点+销毁大部分 有害无益坚决抛弃 立 先占有后挑选 吸取精华 剔除糟粕 喻体 鱼翅 鸦片 烟枪和烟灯 姨太太 研读文本 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破 :对片面的、错误的观点进行批驳; 立 :证明自己正确的观点、主张; 先破后立: 先反驳错误观点,打破旧的固有模 式,后确定正确观点,才能创造出新的; “置之死地而后生” 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 4、阅读第10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我们究竟应当怎么对待外来文化 总之,我们要拿 来。 ②拿来之后怎么区别对待呢 我们要或使 用,或存 放,或毁 灭 ③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有什么积极作用 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④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首先要这人沉 着,勇 猛,有 辨 别,不 自 私 ⑤实行拿来主 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呢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 自成为新人,没有拿 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5、找出课文在介绍“拿来主义”前先否定了 哪几种“主义” 请找出他们的表现,分析它 们的实质、后果。并想想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 表现 实质 危害 闭关主义 自己不去, 别人也不许来 排外 枪炮打开大门, 什么都是送去主义 送去主义 送古董、送古 画、送活人 媚外 子孙讨一点残羹 冷炙 送来主义 鸦片、废枪炮 倾销 清醒的青年恐惧 否定 破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 立 先破后立 · (1)先破后立,批驳质疑过去的错误做法,为提出“拿来主义” 作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