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 / 必修 下册 / 第二单元 / 4 窦娥冤(节选) / 编号:22261449

第4课《窦娥冤(节选)》课件(共58张PPT)

日期:2025-02-06 科目:高中语文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人物,杂剧,关汉卿,宫调,剧本,舞台
预览图 12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课件网) ■ 窦 娥 冤 元 · 关汉卿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背景等基本状况; 2.了解戏剧的基本常识; 3.把握戏剧冲突,分析窦娥、蔡婆婆、张驴儿父 子等人物形象。 重难点:深入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题。 鲁迅在《灯下漫笔》中说:“ 中国只有两个时代 ,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争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 中国古代底层百姓,生活本就异常困苦,再加上他 们饱受阶级的压迫、文化的毒害、思想的禁锢,同时, 他们却又是最具忍受力的沉默的大多数,他们不愿反抗 ,亦不敢反抗。 一、导入新课 1.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2.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 包 括 : 一是剧作家的舞台说明 (人物、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 以及动作、提示) 二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白、独 白、 旁白等。 ( 1 ) 宫 调 :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 、角、徵、羽、变宫、 变徵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曲调。 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为“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 “调”,合称“宫调 ”。 杂剧的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 (2)曲牌:曲调的名称。 定义:我国元 代兴起的一种将歌曲、 宾白、舞蹈诸要素结合起来 的戏曲形式。 【散曲+“科”+“白”】 小 令 :独 立 的 只 曲 (一 宫调 一 曲) 套 数 :即 套 曲 (一宫调数曲) 3.元曲 散曲 杂 剧 4 . 元杂剧: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 形式。最早产生于金朝末年,形成于宋代,繁盛于元。 (1)形式上: 歌 唱、说 白、舞 蹈等 有机结合,并且产生 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2)结构上:元杂剧一般是“四 折 一 楔子 ”。一 折相 当 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 然段落,四折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①曲词:剧中人物的唱词。 ②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包括: 对白:人物对话 独 白 :人物自叙 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里话 ③科介 :关于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 舞台指示。 (1)元杂剧剧本构成: (2)角色分类: 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末、旦 、净 、杂 四 类。 ①末 :男 角 ,包 括正末 、冲末、外 末、副 末。 Tips: 男主角叫正末。 冲末是首次上场的男演员。 外末、副末是次要的男演员。 ②旦:旦是女角,包括正旦、外 旦 、小旦、老旦等。 Tips: 正旦是歌唱的主要女演员, 外旦是次要女演员。 ③净:俗称 “花脸”,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 ④杂:杂是杂角,如孤(官员)、卜儿(老妇) 细酸(书生)等。 1.作者介绍: 关汉卿 (约1230—约1300), 号已斋叟,元朝大都人。元 代戏曲 他与郑光祖、白 朴、马致远齐 名,四人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9 关汉卿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作 家 。 他 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 一生泡在勾栏、行院和书会中,和民间艺人、歌姬 们打成一片,为他们创作、歌唱,深受底层民众喜 爱,被称为 “梨园领袖”、 “杂剧班头 ”。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 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 借 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关于关汉卿的为人和个性,元人熊自得《析津志》 有言:“ 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 为 一 时之冠” 关汉卿亦自称“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 头”。在他的散曲《南吕一枝花 ·不伏老》套数中有更 透彻的自白: 名言: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 珰珰一粒铜豌豆。" 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 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 一 ,元曲四大悲剧之首。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 多部,但大都散佚,现仅存 15部。 《窦娥冤》《救风 尘》《望江亭》《单刀会》 郑光祖 代表作《倩女离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