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 / 必修 上册 / 第三单元 / 9 /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 / 编号:22212989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5-02-06 科目:高中语文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
预览图 9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课件网)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作品背景与苏轼,把握词意,了解古代诗歌诗家语特殊的语言现象。 思维发展与提升 把握词中周瑜形象特点,探究作品人物形象与历史人物形象的矛盾。 审美鉴赏与创造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品的开阔意境,体会作者渴望成就功业的内心情感。 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悟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树立积极人生观。 古 代反em 口第 资深吃货 一人 画家 书法家 苏轼何人 第1课时 任务一:合作梳理,把握词人及背景 结合资料,小组合作梳理关于词作的基础知识: 1、词人苏轼 2、词作背景 3、咏史怀古诗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与苏洵、其弟苏辙并 称“三苏 与黄庭坚、米 芾、蔡襄并称 "北宋四大家" 苏 轼 词 1、作者简介———苏轼 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诗歌 散文 书法 苏 苏轼对词的贡献 在苏轼之前,诗庄词媚,词多写男欢女爱,离愁别恨, 只宜写得缠绵婉媚,“香而软”。 但是苏轼他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把凡是诗所能表现 的题材和主题,都在词里表现,正如刘熙载所说的,达到 “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程度,使 词走出了樽前檀板、深闺小楼,进入社会民生的广阔天地中。 这就大大地扩展了词的表现功能,开创了豪放词风。 早年经历 进京应试 名动京师 自请出京 徙知徐州 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 东山再起 一 任 杭 州 流落儋州 身逝常州 三起三落 一起:少年天才名动京城 二起:东山再起居三品 三起:回朝再任 一落:新旧党争,乌台诗案 二落:旧党诬陷,请辞外放 三落:一贬再贬 苏轼生平 ( 1汴055)京 黄 州 (1080) (1036) 定 州 顾 州 (1091) 密 州 (1074) 徐 州 (1076) ( 1常101州) 湖 州 杭 州 (1071)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感 州 缮 州 (1097) 知乎折实诺弧 被“放逐”的人生 (1093) (1079) (1094) 2、《念奴娇 ·赤壁怀古》写作背景 此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时年47岁。 这时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已两年,这次被贬是因 “乌台诗案”而起。元丰二年(1078)苏轼因写过讽 喻新法的诗,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政治上遭 受打击,思想苦闷,经常游于江湖山水之间,写下了 《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此词。 “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朝廷中部分新党从苏 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 一片倒苏之声。 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 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 “乌台诗案”(乌台,即御 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 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也上书说: "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 在 大 家努力下,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本州安置",受当地官员监视。 苏轼下狱一百零三日,险遭杀身之祸。 幸亏宋太祖赵匡胤时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他才算躲过一劫。 3、题解———咏史怀古诗 念奴娇 词牌名。念奴为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伎,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 名。《念奴娇》又名《大江东去》《酹江月》等。上下阕共100字,故 又名《百字令》。 赤壁怀古 作者知道自己所处的赤壁并非当年的古战场吗 赤壁,黄州(今湖北黄冈)赤壁(赤鼻矶),并非真正的 三国赤壁古战场;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件。 概念:凡是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陈迹进行叙述、评价、凭吊或借 国家兴亡寄托个人怀抱的诗歌,都可以称做咏史诗。 标题特点: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 古迹、古人前后加“怀古”、“咏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