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 / 必修 上册 / 第三单元 / 9 / 9.1 念奴娇·赤壁怀古 / 编号:22212991

《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5-02-06 科目:高中语文 类型:课件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苏轼,周瑜,赤壁,思考,风流人物,名词
预览图 9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
(课件网) 苏轼(1037 — 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 山)人。著名文学 家 、 书 画 家。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宋嘉祐二年 (1057)中进士,曾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职。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 放 逐 。 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 苏”,三人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之中。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他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 表,两人并称“苏 辛” 散文方面,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诗歌方面,题材广阔,清新豪健, 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书画方面,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善画枯木怪 石 ,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主要作品有《东坡乐府》《东坡易传》《东坡七集》等。 作者简介 题目解说 念奴娇,词牌名。“赤壁怀古”是词的题目,揭示该 词所写的是词人游览赤壁,追念古人。苏轼所游的赤壁是 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苏轼只 是借题发挥。 写作背景 本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是苏轼游览黄州(今 湖北黄冈)的赤鼻矶后所作。当时苏轼因诗文讽刺新法,被新派官 员诬陷论罪,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苏轼此时深感年岁渐老,事业 功名未有所成,郁结于心。观景顿生种种联想,眼前浮现出赤壁古 战场鏖战的场景和周瑜“雄姿英发”的形象,遂作词赞颂其功业, 并借以抒发有志报国却壮怀难酬的感慨。 正音 公瑾( jǐn ) 纶 ( guān ) 巾 华 ( huā )发 酹 ( lèi ) 江月 重点字词 (1)古今通假字 a.早生华发“华”通“花”,花白 b.一尊还酹江月 “尊”通“樽”,酒杯 (2)古今异义 a.大江东去 古义:长江今义:大的河流 o.千古风流人物 古义:杰出、有才华今义:生活浪漫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 (3)名词活用 a.大江东去名词用作动词,向东 樯橹灰飞烟灭名词用作状语,像灰一样,像烟一样 b.形容词活用 乱石穿空 形容词用作名词,天空 本词重点提到了哪个人物 用意如何 明确:周瑜;词人想要通过自己与周郎的对比, 表达自己年岁衰老,功业无成的慨叹 项目 周 瑜 苏 轼 年龄 24岁 47岁 婚姻 幸福美满 三十丧妻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职位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际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就 基调 感 奋 感 伤 羡 慕 源自内心深处与他人的深刻比照。 主题:对比当中,哀叹自我 课文探究 赏如画江山 思考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在全词中起 什么作用 明确:词人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把滔滔东流的长江 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为全词设置了一个极为 广阔的历史背景,并为全词奠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思考2:苏轼是公认的古代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请 说说,《念奴娇 · 赤壁怀古》一词是如何体现其豪放品性的。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景: 气势浩大 雄奇壮观 思考3:“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这句话在全词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在全词中是一句过渡句,承上启下。“江山如画” 承接上文景色描写,“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开头的“风流人物”, 又为下阙周瑜的出场造势,作了铺垫。 怀风流人物 思考4: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有很多,为何作者独独怀念周瑜 明确: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周瑜是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苏轼则是黄 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其实苏轼与周瑜一样,也是年少英才、博学多识、意气风 发,但是此时45岁的他,没有任何政绩,也看不到前途,所以他的内心特别的憋闷。好 一个意气风发的周瑜,运筹帷幄、从容破敌,谈笑之间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反观作者 自己,不惑之年,本该施展才华,却无奈遭贬,鬓染霜华,壮志难酬。 苏轼写周瑜,就是为了借周瑜正当年时的功成名就来感慨自己年岁已大又壮志难酬。 周瑜写的越是光彩照人,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