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 统编版(部编版)(2024) / 八年级下册 / 第六单元 / 23* 马说 / 编号:22216338

23《马说》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01-22 科目:初中语文 类型:试卷 来源:二一教育课件站
关键词:千里,其能,不知,千里马,一食,其真
预览图 3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马说》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骈( )死 槽枥( ) 粟( ) 食( )马者 外见( ) 祗( ) 2.重点字词解释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2)骈死于槽枥之间( ) (3)一食或尽粟一石( )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5)才美不外见( ) (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7)策之不以其道( ) (8)执策而临之( ) 3.通假字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 ,意思是 。 (2)才美不外见 通 ,意思是 。 (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通 ,意思是 。 4.一词多义 (1)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2)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 虽有千里之能( ) (3)策 策之不以其道( ) 执策而临之( ) (4)其 其真无马邪( ) 其真不知马也( ) 安求其能千里也( ) 5.古今异义 (1)是马也(古义: ;今义: )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古义: ;今义: ) (3)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 ;今义: ) 6.文学常识 《马说》的作者是 ,他是 代 家。“说” 是一种 文体,通常用来 。 二、句子翻译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三、内容理解 1.《马说》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通过什么方式表达的? 2.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谈谈作者为什么要借千里马来说事? 3.文中伯乐和千里马分别比喻什么? 4.作者认为伯乐和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5.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是怎样的?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论马》(岳飞)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值复襄阳,平杨么,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1.字词解释 (1)比行百余里( ) (2)寡取易盈( ) (3)好逞易穷( ) 2.句子翻译 (1)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2)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3.《马说》和《论马》两篇文章都在谈马,它们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4.结合两篇文章,谈谈你对 “马” 的认识。 5.从人才的角度看,两篇文章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骈(pián)死、槽枥(lì)、粟(sù)、食(sì)马者、外见(xiàn)、祗(zhǐ) 2.(1)祗:只,仅。(2)骈死:(和普通马)一同死。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3)一食:吃一顿。或:有时。(4)食:同 “饲”,喂。(5)才美:才能和美好的素质。见:同 “现”,表现。(6)且:犹,尚且。等 ... ...

~~ 已预览到文档结尾了 ~~